浙江在线04月05日讯(钱江晚报记者 李竹青)急诊,顾名思义,就是紧急情况下进行治疗。但平时我们去医院看到的情况是,来急诊科看病的,并不都是需要急救的危重病人。一些本该去门诊就医的病人,为了方便,也挤在了急诊室。
未来,这一情况在宁波可能会改变,今天起,宁波市第一医院率先在宁波市级医院实施新的急诊预检分诊,对每一个挂急诊科的患者进行标准评估,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分类,按照病情危重顺序就诊。
市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宗建平介绍,预计到今年年底,急诊预检分诊将推广到全市的市级医院和县市区的人民医院。
去年市一院急诊量15万人次
六成病人不需要看急诊
宁波市第一医院急诊科,一直有这么个“怪现象”:连续几年,每到夏天,傍晚开始到晚上10点左右,急诊科病人量都会达到一个高峰,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实在忙不过来,要动员医院的党员来值班。
但其实,来看急诊的病人,并不全都是得了重病,不少人因为白天没空、或不愿意来医院,就拖到晚上看急诊。
2015年,宁波市第一医院急诊量达到了15万人次,其中,发烧,腹泻等并不需要看急诊的病例,超过了60%。
宗建平认为,本该看门诊的病人抢占急诊资源,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分级医疗制度还不完善,基层医疗服务点不能提供二十四小时的服务,病人一有病痛就往大医院急诊科跑;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医疗体制和民众的就医习惯,将急诊就医变成了门诊的延续和补充,相当一部分白天没空看病的人,为了图方便就到急诊来。
为了把急诊这条生命通常留给最需要的人,从今天起,宁波市第一医院实施新的急诊预检分诊。
以后,来该院急诊科挂号的病人,需要先进行标准评估,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从重到轻评出A、B、C、D四类,也就是说,病情危重程度决定了就诊先后顺序。
今天起,急诊实行预检分诊
就诊顺序按病情轻重划分
从今天起,在市第一医院急诊科,病人挂号后,马上会有护士对其进行急诊预检分诊。
这个急诊预检分诊,有一套科学的系统,根据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血糖等情况,和护士对病人的意识状态,对声音和疼痛的反应等情况,作出最终的评定。
急诊预检分诊系统会根据以上信息,按照国家卫计委《急诊患者病情分级指导原则》,结合国内急诊预检工作现状和国际惯用的标准化评分要求,从重到轻评估出A、B、C、D四类病人。
就诊顺序按A、B、C、D进行排序,急诊医生优先救治A类病人,B类病人先于C类病人,依次类推;同一类别的患者也是根据评分系统,按病情重轻进行接诊治疗。
宗建平介绍,这个评分标准是动态的,等候的病人病情有变化时,可再次进行评估,决定就诊的次序。
市第一医院提醒,实行急诊预检分诊之后,C类和D类病人等待时间可能会较长,特别是在急诊高峰时段,希望病人及家属理解和配合,大部分C类和D类病人是可以到日间门诊就诊的患者,建议不要到急诊科占用急诊资源。
急诊预检分诊病人分类
实行急诊预检分诊后,病人被评为四类,危重程度参考如下:
A类是濒危病人,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立即抢救,如心跳呼吸骤停、紧急需要气管插管、急性意识障碍、休克、惊厥、多发伤、脑疝、明确心梗(救护车转来)。宗建平介绍,这类病人一般是采取一边急救一边评估的办法,不会在评估上耽误急救的时间。
B类是危重病人,生命体征不稳定,有潜在生命危险状态,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胸痛、气促、心绞痛、活动性出血、ECG提示急性心肌梗死、呼吸窘迫、大面积脑梗塞、脑出血、严重疼痛(疼痛评分大于等于7/10)。
C类是急症病人,有急诊情况但病情稳定,生命体征稳定,没有生命危险。
D类是非急诊病人,病人目前没有急性发作症状,不属于真正的急诊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