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30日讯 前日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省教育厅联合部署的全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将给教师带来更多机会。而改革消息一出,教师普遍认为,职称制度优化后,老师们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到教学上了。昨日,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我市作为全省三个试点之一,三年来累计评聘中小学正高级教师(相当于大学教授)16名。
中小学教师也能成“教授”
据了解,这次改革的重点是:将原本各自独立的中小学教师职务系列合并,统一参照新标准。在职称等级上,设5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高级、一级、二级、三级,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相对应,并完善与之相配套的评价标准和办法。
如此评定,意味着中小学教师也能成为“教授”,同时中小学教师之间的壁垒也会被打通。以往,中小学老师往往各教各的,极少流动到对方“阵营”,因为职称评定会遇到不少麻烦。改革后,两个相对独立的职评体系被打通,老师们将不会再有这样的顾虑了。
据了解,宁波市宝韵音乐幼儿园园长马春玉是我市唯一一名任教于幼儿园的正高级教师。而按照改革部署,未来不仅小学教师可以当教授,更多的幼儿园教师也可能“升级”。
据悉,2009年,国务院做出改革试点决定,2012年,宁波作为全国第二轮扩大试点参与这项工作。2013年,浙江省共评选出首批32名正高级教师,我市占了一半。
上好课带好学生还是硬指标
既然是评定“教授”级的教师,会不会过分强调论文和学历?
在翻阅我市教师职称评审实绩评分参考项目后发现,上好课、带好学生,依然是评定的硬指标。除了专业资历、课时量、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外,还会涉及到教学比赛获奖、指导学生获奖、指导青年教师情况,甚至还包括支教、农村任教经历等。不难发现,这些选项都是侧重师德,看重实绩。
“这几年评职称,论文考核比重逐步在降低,文章形式和内容也更加多样化,也可以是教例评析、案例分析、教学小课题研究、教后记、教学心得、教案设计等,会更看重一些联系教学实际的文章。”市教育局人事处相关负责人说。
至于“取消论文、科研项目”的理解,高新区实验学校罗树庚校长认为,“修正以往过分看重的做法是对的,但也不能说就此取消。毕竟写论文、搞科研对促进教师反思实践、提炼教育教学规律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做好“四菜一汤”也算职称评定
在中职学校,部分专业课的教师擅长技能,可能理论知识不是他们的强项。如果在职称评审时,直接给他们出一套考题,反而会限制他们的特长。为此,我市的做法是,请来相关专业的优秀教师作为评审,让评职称的老师现场操作,考核他们的操作能力。
市教育局人事处相关负责人举了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是一名烹饪专业的老师,他或者她的考题可能就是,根据要求做出色香味俱全又兼顾营养的“四菜一汤”。
“我任教的科目偏重设计,被抽到的选题就是绘制服装效果图,比较贴近我们平时的教研项目。”储晶晶说,免考理论大大减轻负担,能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分配给学生和教学工作。
“当然对于普高教师,我们还是偏重考察他的学科能力,不同学段老师对应不同的考核方法,全部交由一线专家进行审核。”市教育局人事处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