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

首页>地方频道>宁波>民生

宁波市反诈中心发布预警:新年来这六类电信网络诈骗案多发

   新春伊始,随着假日结束回归工作岗位,各种骗子也开始新一轮行动,犯罪分子针对新一年的情况,利用社会热点,不断翻新各种手段“套路”,让群众防不胜防。近日,市反诈中心根据今年前2个月全市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情况发布预警,冒充客服、贷款、购物、刷单、冒充熟人及冒充公检法诈骗等六类案件呈现多发态势,广大市民要提高警惕。

  冒充客服诈骗

  1月22日,市民陈女士接到自称是淘宝店主的电话,说她购买的3条裤子有质量问题,可以退款。陈女士信以为真,跟对方互加了微信。在聊天交流中,“店主”说退款要通过支付宝蚂蚁借呗先借款出来,再给他汇过去,随后他会把钱返还给她。

  陈女士同意后,就通过支付宝“蚂蚁借呗”贷出5万元,并将钱转到自己的银行卡内。“店主”发给她一个银行账号,她通过微信转账过去2万元。对方又发给她另一个银行的账号,她通过网上银行转了3.5万元。

  这时,对方又让她到微信“微粒贷”里贷出3万元。因为她的“微粒贷”与自己的银行卡是绑定的,对方发给她一个链接,她点开后手机就收到了掌上银行的激活短信。之后,她的银行卡开始扣费3万元。等她才发觉被骗,已经损失了8.5万元。

  据警方介绍,此类诈骗中,受害人接到冒充客服称订单异常需办理退款的电话,并向其介绍支付宝“芝麻信用分”。在得知受害人“芝麻信用分”后,嫌疑人通常要求其开通支付宝内的借贷项目,如“蚂蚁花呗”“蚂蚁借呗”等,依据受害人“芝麻信用分”的高低,申请不同数额的贷款。在贷款到账后,嫌疑人发送二维码让受害人通过支付宝扫描,从而将受害人支付宝中的钱款转走。

  警方提醒:此类骗局最大的特点,是利用受害者不了解最新的互联网贷款业务而透支钱财诈骗。事实上,网络退款并不需要向对方转账,如有此情况出现,一定要提高警惕,因为这很有可能是诈骗。当接到所谓“退款”“返钱”的网购客服电话时,先要向所购买的商家进行核实,千万不要随意扫描陌生人提供的二维码。一旦遭遇钱财损失,应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警。

  贷款诈骗

  1月29日,受害人黄某某在网上向一家小额贷款公司借款,对方称其银行流水综合评分不足,要其先将钱打入其银行卡。后来,对方又以提高流水综合评分为由,要求其将钱打入对方账户。黄某某先后向对方账户转账近4万元,后发现被骗。

  据警方介绍,此类诈骗都是犯罪分子发布低息、无息、无抵押、无担保等诱人贷款信息,诱骗事主上钩,有的直接以提前支付预付利息、保证金等为由要求其汇款;有的要求向指定账户汇验资款以证明还贷能力;有的要求事主办理一张新银行卡,然后再以方便将贷款打到银行卡上为幌子,要求事主去银行办理关联操作。而按照这种“关联”业务规定,一方的钱在不用确认的情况下,可被另外一方直接扣走。还有的要求事主重新开一张银行卡存入保证金后,以业务绩效有办卡任务等借口为名,要求事主银行卡的信息上登记犯罪分子的手机号码,诱骗事主将银行卡绑定在自己的支付宝账号上,再利用支付宝的转账功能将事主卡内的所有钱财转走。

  警方提醒:广大群众要以最稳定、最正规、最安全的方式获得贷款,切忌抱有侥幸心理,遇到相关骗局及时咨询银行和公安机关。

  账号诈骗

  1月28日,受害人何某在一网络平台玩直播时认识一个人。通过QQ聊天,对方说要花2500元买他的直播账号,他就按照对方的建议进入一个网站,把账号挂在平台上面卖。随后,对方说已经把账号拍下来,他要提款的话要跟网站的客服联系。

  何某跟“客服”联系,“客服”发给他一个微信付款的二维码,他就直接从微信里面汇了1000元。对方还叫他的朋友用微信扫码,往对方微信转账了1000元。之后,何某感到不对劲,再联系“客服”却被拉黑了。

  警方提醒:不要相信非正规渠道发布的信息,不要打开不明身份的人发来的网址链接。买卖游戏、直播等网络账号应尽量在正规、专业的网站上进行,不要到那些非正规、名气不显的交易平台上进行。特别是对对方提供的交易网站或支付链接,应随时保持戒备心,提高自身防诈骗能力。

  刷单诈骗

  2月8日,受害人罗某上班时在QQ上看见了有偿刷单的消息,就跟对方联系,对方声称刷单后会将本金和佣金按照之前有偿刷单的要求通过支付宝返还给她。罗某觉得可以赚这份额外的收入,就开始有偿刷单行动。

  刚开始,罗某按照对方要求在淘宝上购买了6万余元的商品,对方似乎很讲信用,通过支付宝将本金和佣金返还给了她。后来,罗某根据对方要求又在淘宝上先后购买了一件价值5万余元的皮草、一套价值7万多元的红木家具和一辆价值近6万元的自行车,结果对方再也没有给她返还本金和佣金,罗某这才发觉上当受骗,损失惨重。

  警方提醒:找兼职工作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和网站,在网上看到有“刷单返现”“卡单”“付费激活订单”等字眼的,大都是网络骗子,切忌上当受骗。同时,要保护好银行卡号、个人信息和其他交易信息,如果有人向你索要这些信息时,一定要小心,多留个心眼,切勿将个人信息泄露给他人。

  冒充熟人诈骗

  1月16日,受害人李某在家上网时,在微信上收到一条朋友发来的消息,说自己现在急需一笔钱,并提供了一个银行卡号。李某当时未曾多想,就通过网银将9万元钱转至该账户上。汇完后,李某联系朋友时,发现自己已被拉黑,才知自己被骗。

  警方提醒:接收到涉及转账汇款的电话、QQ、短信、微信、邮件时,一定要先仔细分析,辨明真伪,千万不要轻易汇款、急着转账,尽量做到通过电话或当面核实清楚。对于自己一时分辨不清的人和事,应向家人、亲友及同事多咨询,直到弄清真相。如自己分析、咨询仍无法确认信息真假,可以打110向公安机关咨询。

  冒充公检法诈骗

  1月30日,家住海曙区的朱某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称自己是某市医保中心工作人员,说有人以他的名义办了一张医保卡,骗取了医保中心医疗保险费1.6万元。接着,一个自称是公安刑侦部门民警的人通过电话、微信联系朱某,告知因其涉嫌诈骗罪,需要审核银行卡内资金收入来源是否合法。结果,朱某按对方提示操作,被骗去资金共计297万余元。

  警方提醒:公、检、法等机关办理案件时,涉及人员和资产方面的调查,都会当面办理法律手续,绝对不会在电话中通知告知,也不会电话指令办案对象转账验资,绝对不会派专人和“特派员”上门,绝对不会在电话中问及银行卡号、账号密码,绝对没有所谓的”安全账户”和远程查验资金等做法。凡遇到类似的行为,肯定涉及诈骗,请马上向公安机关报警。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39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