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0%,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3%。专家认为,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经济环境,居民收入能保持现在的增速并不容易,随着今年我国经济增长企稳向好,收入分配改革进一步深入,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有保障。(1月27日《人民日报》)
居民收入跑不赢GDP增幅,体现国富与民富的不均衡。但两者增幅在过去一年基本同步,算是好消息。2014年,应是提高居民收入的元年,带给公众希望和愿景。
经过本轮全球经济危机,中国经济从高位增长回落至中高速增长阶段。这是中国经济经历严苛考验后的理性回归——使中国上下对过去多年的经济发展和民生状况进行系统反思,对高速发展带来的一揽子问题进行消化解决,从而使中国经济运行更健康,使国家治理更注重民生关怀。
以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社会启动了新一轮改革。改革是系统、深入的,一系列宏大叙事的破题,都攸关民生关切,这符合公众预期。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社会保障制度从全覆盖到高质量,收入分配从制度酝酿进入切实的改革践行,社会治理以人为本,以尊重权利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为目的。
中国的现代化在稳步朝前走,而且以更为具体的现实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推进方向。“小康”是一个很容易理解的民生愿景,通俗讲就是物质财富要达到一定的量。而这,主要体现在居民收入的提高上。值得一提的是,收入提高不是单纯量的提升,民富应和国富增幅均衡,还应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即居民收入实实在在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居民收入提高,还必须建立在收入分配公平的制度前提下。
因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过去近十年的社情酝酿和利益博弈中,应形成可操作制度框架,并设定清晰的路线图开始践行落实。冲破利益集团的滋扰,抚平行业收入差距的鸿沟,将央企国企宏大的利润,通过财政上收的方式再予反哺民生,已经到了关键时刻。
中国很大,而且矛盾很多,每一步改革,都牵动各方利益的博弈,这很正常。但是中国的优势在于,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宏大的国富摆在那。如果说50多万亿的GDP总量是看得见分不得的“虚富”,如果说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只能变成美债欧债而不能均摊到国民身上,可近13万亿(2013年12.91万亿)的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却是实实在在的国富。即使在全年经济不甚景气的情势下,全国公共财政收入也比2012年增加1.18万亿元,增幅10.1%。
因而,如果说收入分配改革面临着复杂难行的坎坷,不妨从用好公共财政作为提高居民收入的切入点。财政预算多倾斜民生工程,把社保医保工程搞得更好,教育投资更慷慨一些,对弱势群体的财政性帮扶更实在一些,居民收入提高的内涵就会提升,公众的幸福感也会增强。
提高居民收入虽是系统工程,但也要从小处着手,能提则提,能哺则哺。热切期盼,国富凝聚欠下的民富账,从今年开始加快“清偿”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