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

首页>地方频道>宁波>民生

公车改革别成损公肥私机会

  进入2014年,一些地方公车改革迟滞不前的情况正在好转。然而,不少地方的拍卖也暴露出了问题:有的区县公车淘汰后,廉价落入内部人员手中;有的起拍价定得太低有暗箱操作嫌疑。媒体直言,公车改革不是应付上级、糊弄群众的“作秀”。

  由于中央明确公车要严格遵守配置标准,不符合规定的未来将要被清理掉,公车数量亦要遭到大幅压缩,如何处置存量公车就成了一大焦点。从目前的情况看,拍卖公车是最妥当的办法,既可以回笼资金,又能降低运营费用,减少公车和司机数量,压缩腐败空间,甩掉沉重的财政包袱,可谓是一举多得。

  而一些地方政府和国企纷纷采取拍卖公车的办法,拿出的理由也如出一辙,并未超出界限,显然都认可公车拍卖是最适宜的改革模式。不过,由于拍卖环节缺乏足够的公开透明、拍卖时间过于匆忙、起拍价过低、内部人购买等因素,也让外界开始批评有损公肥私的嫌疑。应该说,公众的指责并非空穴来风,毕竟以往就曾发生过类似情况,借着改革的名义,搞利益瓜分之实,让少数人获得了好处。

  因此,公车改革固然要继续推进,将改革进行到底,攻克这一顽固堡垒,但也要防范由此所引发的寻租机会,遵从公开透明的原则,拿出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用市场化的拍卖操作模式,妥善处理存量公车。同时,对于内部人员参与购买拍卖公车的,需要在资格和价格上予以限制,提高其参拍门槛和购买成本,以免近水楼台先得月,致使公车改革沦为利益勾兑。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05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