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7”,这个数字曾让方惠良日夜惦念。昨天,揣着这个珍藏了大半年的号子,方惠良兴冲冲地赶到惠政一号区块改造指挥部,爽快地签下动迁协议。
58岁的方惠良是奉化市岳林街道勤丰村的村民,他所在这个拆迁区块涉及2767户拆迁户,居住人口超万人,是宁波迄今最大的城中村改造项目。
由于电脑摇到的号比较靠后,方惠良比街坊邻居们经历了更长的等待。在等待签约的日子里,他可没闲着,去年11月,他就收拾家当早早交了钥匙,“先在外面租房住,3年后就能搬进安置房,圆上新房梦。”
昨天签约的拆迁户一共有30户,他们中的大多数和方惠良一样,提前领取了10万元过渡安置费,搬空了老房子。自去年9月开始,惠政一号区块已有2019户签约,腾空房屋1635户,创下城中村和谐拆迁的新纪录。
听民意,入户家访一个都不能少
论拆迁面积,惠政一号区块在全市排不上号,但说到拆迁户数,它位居宁波城中村改造项目之首。
面积小户数多,意味着户均面积小。搞过拆迁的人都知道,户均面积越小,居民的拆迁动力越小,拆迁难度越大。而惠政一号区块的户均面积只有70多平方米,不到同类项目的一半。
由于历史原因,这里还是奉化房屋业态最复杂的区域。整个拆迁区块涉及4个村和2个居民社区,企业、商户、民宅、公房宿舍杂处,不少房屋权证不清、证照不全,还有大量违章搭建。
城市核心区的伤疤,新城开发的前沿,惠政路、桃源路、义门路、竹园路等4条道路的断点……近年来,惠政一号区块成了奉化城镇化进程中最大的“拦路虎”。
这里也是群众改善居住环境呼声最强烈的地方。基础设施严重欠缺,危旧房屋比比皆是,一到台风天就大面积进水,2011年一场由电线老化引发的火灾酿成6人死亡的惨剧。
2012年,奉化市委、市政府决定对这个“老大难”问题“动刀”,并把它当作破解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的突破口。当年4月,项目指挥部进驻惠政一号区块,受到群众支持和拥护,“盼了这么久,终于把你们盼来了。”不少村民动情地说。
但是,并非所有人欢迎拆迁。拆迁涉及家家户户的切身利益,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利益诉求,对于一个有上百年历史的城中村,拆迁还意味着各个时期的历史遗留问题都将浮出水面。
群众是拆迁最重要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只有了解清楚群众在想什么,充分尊重民意,才能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本着“直面矛盾,解决问题”的原则,指挥部开始进行全面入户调查。
“一户都不能少。”指挥部40多人全部出动,不分白天黑夜走街串巷,登门调查。有些房子被转租了好几道,有些房子长期铁将军把门,有些房子唯一的线索是一张不起眼的电费催交单……
有一户村民通过各种渠道,最后能确定的只是一个名字。在派出所的协助下,指挥部工作人员把奉化50多个同名同姓的人都列了出来,电话一个个打过去,终于找到了房主。
短短20多天,2767户住户的调查表,全部进入了指挥部自己开发的数据库,为区块拆迁的顺利推进奠定了信息化基础。
集民智,找到群众利益最大公约数
拆迁被称为“基层工作第一难”。拆迁之难,难在政策措施的公平公正,难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难在找到群众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群众利益无小事。”项目总指挥江定康认定,虽然惠政一号区块政策处理的复杂性前所未有,而且没有现成办法可以套用,但是只要最大程度地考虑不同利益群众的诉求,找到平衡点,就能实现与群众的最大利益同频共振。
一场场村民代表大会、一场场拆迁户座谈会、一场场意见征求会,林林总总梳理出群众意见建议30多条———对于指挥部来说,这无疑是解决问题的30多条路径。
惠政一号区块规划了两个安置房建设区,一个在原址,一个在郊区,两地相差了2公里多路。在综合了地段、环境、成本等因素之后,指挥部提出两处的补偿标准差距为1500元。但这个方案遭到不少拆迁户的反对。
“老百姓算得很清楚,这个差距对大多数准备异地安置的村民不利。”前方村村支书方志良把意见带到了指挥部,调整后的方案适当提高了异地安置家庭的补助。
调整店面房安置方案,采纳群众建议确定新建店面房进深、门面宽;调整原址安置房建设的规划,避开群众较为顾忌的原庙址……在政策的刚性框架下,群众的各种利益诉求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体现。
“老百姓最担心的,是政策不透明,搞暗箱操作,这样的补偿政策,我们心服口服。”后方村村民方明月仔细研究了房屋征迁补偿安置公开书,全家一致同意,3套房子全部按时签约。
电脑摇号是拆迁的关键环节,也是拆迁户最关注的问题。以前都是现场摇号,但是这次拆迁户太多了,到场人员会超过1万人次,一户15秒分配,整个摇号也要12小时,而且这么大的场地也找不到。怎么办?有群众提出“电视现场直播”的建议。
去年6月29日,选房、签约电脑摇号现场会在奉化市广电中心演播厅举行,全程电视直播,一串串身份证号码在大屏幕上飞速滚动,一个个序号在全市人民的见证下“出炉”。
“电视直播完全公开透明,老百姓这么多双眼睛都看着,不可能作弊。”桃园社区69岁的张善良老人说。
8个小时的现场直播后,全部2234个号码由工作人员当场打印清单,分发至各村、社区,并通过《奉化日报》、公示栏等途径予以公示。
解民忧,用一把钥匙打开一把锁
拆迁能否顺利推进,关键是能否站在群众的位置,换位思考,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为群众争取最大的利益。
村民丁志国开着个小店,平时与指挥部一帮人也混得挺熟,没想到拆迁一开始他闹得比谁都凶。原来,他有一间60平方米的房子没办过土地证,他怕不声不响要吃亏。找到了症结就能对症下药,指挥部的陈黎明帮他到土管部门查档案,查原始交易凭证,一番周折,土地权属清楚了,丁志国的心结也解开了,他还主动做通了兄弟、子女的工作,相关10套房子全部按时签约。
民主社区80多岁的单贻苗老人,子女都在外地工作,他在这里买的一套上百年的老房子3年前失火烧毁,3年来就住在社区为他提供的出租房里。拆迁开始后,老人急了。指挥部和社区干部分两路为他想办法。
老人被大火烧毁的房子属于私下买卖,没有办理过相关权证,但有一纸买卖合同留着。动迁组长周建江循着这条线索,找到了房子的卖家,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经指挥部部务会议集体决定,为老人补办了手续。
另一方面,根据老人要求,民主社区书记唐蓉蓉在菜市场、医院都便利的地方,为其找到了位于一楼的出租房,并为他预付了租金,搬家也是全程服务。去年底,老人高高兴兴地签了协议,搬进了新居。
听说拆迁户水、电、有线电视的销户很麻烦,要一个一个部门去申请,指挥部就协调三部门入驻,每个部门派出2人,在拆迁现场逐个服务,拆迁户钥匙一交就是甩手掌柜,可享受水电、有线电视缴费销户一条龙服务。拆迁户方便了,政府也减少了水电损失,提高了交房率。
去年台风“菲特”期间,指挥部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检查危房。民主社区的应成军是整个楼里唯一没搬走的住户,台风夜,他住的3楼全面进水,指挥部工作人员闻讯赶来,大家连夜动手帮他转移家电。
“这里过夜太危险,你赶紧出去找个旅店住下,钱不够我们先垫上。”看着徒手为他清理堵塞的排水管的常务副总指挥张良君,应成军眼睛湿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