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物价局公布《广州市优化调整停车场差别化收费方案》:一类地区住宅区露天停车场从过去每小时1元上涨到每15分钟1元,上涨幅度300%(方案一);路边咪表停车从每15分钟2元上涨到每15分钟5.5元,最高限价由80元/天上涨到176元/天(方案二);商业停车场由半小时5元上涨到15分钟4元(方案一)。
(3月18日《人民日报》)
以停车费的“经济杠杆”来调节城市交通状况属于“泊来品”,在国外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比如伦敦、巴黎这样的老牌城市,一些重点地段的收费可谓天价———伦敦市中心的哈罗兹商场附近的一个停车场,每小时收费高达20多镑。也正是如此,这些事例常常被管理者作为“国际惯例”所运用,以增加提高停车费的合理性。
其实在广州之前,国内其他的大城市都差不多对停车费调高了一轮。与此同时,随着停车费不断调高,其收费的合理性、正当性、必要性也广受质疑。首先,在程序上,作为一项事关民生的公共收费,其必须要经过听证等法定程序,确保民意得到体现;其次,收费的提高对于缓解中心城市的拥堵,究竟有没有效果,还需要通过广泛的论证;再次,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停车费的收取必须具有弹性的空间,在措施的实施上要灵活多变,真正发挥杠杆的作用。最后,收取的停车费必须真正用于建停车场和缓解交通压力,而不能被挪作他用或者成为政府的“钱袋子”。由于国内很多城市的停车费收取之后,其使用不公开不透明,引意了公众的不满。
更为重要的是,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上,调高停车收费往往是最后一步而不具有优先性。只有坚持这个原则,才能避免公共责任的错位,并避免负担的转嫁。解决交通瓶颈有软硬两个方面的要求,从硬件来说,城市公交系通的建设,公路网的改造和升级,解决公众的出行问题应成为首要条件。很多城市由于未能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城市的公共交通,比如地铁、公共汽车、出租车和快捷列车等,存在很大的瓶颈。同时要加强相关配套和附属设施的建设,比如先进公交停保场、换乘枢纽站、加气站等建设,同时还应增加公共交通的舒服度和安全性,让市民出行更加方便。
在此基础上,以管理和服务为代表的软件建设,同样不可或缺。很多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公交运营调度效率不高,资源配置和使用参差不齐。从一些国家的情况来看,随着车辆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大兴土木建设停车位终将会走到尽头,而实现精细化的管理才是最持续和长久的手段。以英国为例,目前英国汽车保有量接近3500万辆,平均不到两人就有一辆汽车,加上对古建筑保护制度的限制,停车难一度困扰着英国的各大城市。但人家硬件不足软件补,建立了世界上最复杂的停车管理体系,创造出了既方便驾车人出行,又能缓解道路拥堵的奇迹。
唯有在穷尽其他办法,并实现了精细化和国际化的管理模式之后,才能对接其他城市成熟的做法,在停车费的收取上做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