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陈村倡导村民不将房屋出租给“破烂王”,现在全村的“破烂王”将陆续搬离完毕;裘市村对村内公厕进行了新建、改建,其中改造15座公厕的冲洗装置,由原来的人工冲洗,改为打深井取水冲厕;国庆村启动成立保洁、监督队伍,对下辖的三个自然村存在脏、乱、差的卫生死角及河道等进行集中整治……今年以来,我区以实现农村人居环境“优化、洁化、净化、绿化、硬化、亮化”为目标,全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行动,全区农村生活环境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据悉,今年年初,我区对农村环境管理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随后,区、街道(镇)、村三级联动,掀起了全区农村环境整治新高潮。
区级各相关部门对存在较大环境问题的村庄进行工作指导,对环境治理较好的村庄进行调研,宣传好的经验做法。今年以来,区领导多次带领区农水、卫生等部门负责人以及媒体记者,不打招呼直奔部分农村,看现场、查问题,对现场发现的脏乱差问题在相关媒体上进行曝光。
村民用手机微信就能监督村庄环境,庄桥街道通过设立“庄桥街道农村环境卫生监督平台”微信平台,借助图片和文字等形式,发挥监督曝光、实时反映、整改展现等作用。按属地管理原则,各涉农街道、慈城镇负责本辖区各行政村农村环境管理工作的日常监管。各街道(镇)通过集中学习、抓好摸底、落实监督、强化考核等方式有序铺开农村环境管理工作。同时,开展对辖区内行政村的厕所直排、畜禽整治、破烂王、茶水炉、自然村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掌握情况,为开展整治和考评提供依据。
经过层层落实,各村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加大保洁投入、完善监督队伍等方式开展农村环境提升工作。在制定村规民约方面,各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制定关于环境卫生的村规民约,确定村民在环境治理维护中的责任和义务,明确奖惩措施,有力地调动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维护环境卫生的积极性。
通过区、街道(镇)、村三方齐抓共管,目前农村环境治理氛围逐步形成,特别是村一级治理环境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提升,村干部、老党员带头作用日益明显。如慈城镇南联村村干部,私家车后备箱备有扫帚、畚斗,发现垃圾及时清理。洪塘街道后张村村干部带头替村民们整理房前屋后乱堆放的杂物,现在村民乱堆放现象逐步减少。
与此同时,全区农村环境管理机制也得到逐渐完善,一批村庄的长效管理机制正在形成,为因地制宜开展环境整治提供了保障。邵家渡村、下沈村等创新探索了动静相结合的“7小时保洁”制度,主要路段、河道、流动人口密集区等采用动态保洁,其他区域采用静态定时保洁。塘民村强调“房东管房客”原则,房东对房客的环境问题负连带责任,村里组建了义务监督队,每天不间断巡查,防止各类破坏环境的行为发生。 “今年环境整治以来,农村垃圾日收集量的增加,也有力地说明了各村抓农村环境整治的力度。”区农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据区城管部门统计,近期我区农村垃圾日收集量增加了8吨,农村环境有了明显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