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号楼的楼道电子门漆面掉落越来越严重了,挺难看的”“我们5号楼也是,电子门下端还生锈了”……前些日子,洪塘街道安置小区姚江花园的几位业主在闲聊中谈到小区内电子门的问题。业委会得知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通知了居委会和物业公司,根据业主们的意见与建议,召开会议并请专人检查与筛选,最终确定维修保养电子门200扇。
业委会、居委会在走访业主过程中,还接到居民反映:小区二期部分楼道内墙面因平时未及时清理,留有陈年污迹,对楼道环境影响较大。业委会、居委会遂与物业公司实地查看后,共同制定了对墙面进行粉刷的方案,也计划于三个月内使楼道旧貌换新颜。
像这样听民情、解民忧的服务,要得益于姚江花园走出的一条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三位一体”管理的新路子,不仅理顺了关系,而且真正做到了为民惠民利民。
如今,安置小区的物业管理是城市化推进以来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怎样管、管什么、谁来管,理论方面的研究从未中断,但现实中思想认识的排斥现象、管理机制的滞后现象、配套设施的短腿现象仍不少见。
物业管理费收缴率低,是当下安置小区的通病,但在洪塘街道的安置小区孙家丽园里,物业费的收缴率在97%以上,停车费的缴费率也达到了95%。“老百姓愿意交费,说明从心底里认可了我们的服务。”社区物业负责人说。
不同于其他小区,孙家丽园物业采取的是“酬金制管理模式”,这一管理模式改变了物业干得越好,赚得越少的困境。物业公司按约定比例或数额提取酬金,其余部分投入到物业管理区域的管理和维护支出,结余或者不足由业主享有或者承担。这使得业主和业委会一样,可就小区的公共利益对物业公司提起诉讼,加强了对物业公司的约束力度。
另外,社区、业委会还可以对物业公司的服务进行考核,以考核分数确定付给物业公司酬金额度,提供的服务项目越多、服务质量越高,所支付的成本相应也越高。同时,社区及业委会都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该小区物业费、经营性房屋出租、停车费、广告费,以及物业人员薪酬、公共维修费、新增设施设备费等支出与收入的总体情况,便于作出科学有效的决策。
针对部分安置社区内存在的损坏公共设施、违规装修、乱搭乱建、乱倒垃圾等不文明现象,江北积极推进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及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工作,配置一站式服务大厅,在此基础上探索“村—社区—物业”管理模式。不少村干部转任社区干部后,凭借多年的经验,和老村民打交道,更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此外,让村民进入物业工作,鼓励党员、村民代表加入居民代表、小组长队伍,形成三方交叉任职的局面,带动安置村民积极参与发展社区文化、创建社区环境、搞好社区服务,从生活方式、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上加快市民化转变。
据悉,洪塘等江北各街道正不断摸索创新安置小区物业管理,在各安置小区创造因地制宜的管理模式,让更多农民像城里人一样享受到都市化的生活,使安置小区物业管理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