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段琼蕾/文 记者 郭戟铠/摄
在宁波,你说“肯德基宁波华侨餐厅”,大家不一定知道,你说“大河路肯德基”,那大家就会“哦”一声,懂了——1994年,大河路(现在的中山东路394号)开出宁波第一家肯德基餐厅,成了城中热门地。孩子喜欢那里的大块鸡块跟各种玩具,情侣觉得在那里约会很有面子。
一晃20年过去,这家宁波最“老”肯德基店外却贴出了告示牌:餐厅自9月1日起停止营业,因为中山东路改造。
昨天下午,肯德基宁波华侨餐厅外墙,只留下红色底板,承载一代人成长记忆的它,真的停业了。
1984年生的宁波人彭贝贝说——
第一次吃不惯洋快餐
光吃汉堡的两片面包
现在,彭贝贝已是5岁的孩子的妈妈了。她还能说出第一次去吃肯德基的情形:
小学五年级,因为期中考试每门成绩都到了90分,爸爸妈妈带我去了大河路肯德基,点了汉堡、原味鸡、土豆泥跟可乐,花多少钱不记得了,是爸妈付的钱。
当时我们没吃过洋快餐,一进口就觉得土豆泥和原味鸡味道怪怪的,汉堡里面不知道为啥要放生菜。最后我们把生菜、沙拉酱都弄到一边,只吃汉堡的两片面包。
后来我又去吃了好几次。觉得那时的鸡块好划算,有成人手掌那么大,味道也跟现在的不太一样。吃肯德基还攒下一堆玩具,电子手表、小收音机、发条玩具,可惜后来搬家时都没了。
那个时候去一次肯德基,能在班上和同学们讨论好几天呢。
现在彭贝贝工作了,当了妈妈,肯德基从“开洋荤”的土豪级餐厅也慢慢成了忙碌时充饥的快餐店,她觉得,现在吃起来再也没有小时候“幸福的感觉”了,不过她儿子还是最喜欢肯德基里的玩具。
1980年生的绍兴人刘毅说——
跟老婆第一次约会在这里
工作后的第一顿午餐也在这里
1998年,刘毅来到宁波读大学,很快,班上有位扎着马尾辫、眼睛大大、笑起来声音也很大的女同学吸引到了他的注意。
等待了一学期后,刘毅当时决定向女同学表白,那时还没天一广场,坐公交来市区就是逛二百、城隍庙之类的,最终,他选择了中山东路、113医院对面的这家肯德基餐厅作为表白地点。
结果不错,这里成了他与老婆的第一次约会地点。
后来,刘毅和老婆也在周末时常去这家店约会,有时可能就是一个圆筒或圣代,或者就是一杯雪顶咖啡打发一整个下午的时间,两个人也有聊不完的话。
因为老婆是宁波人,刘毅决定毕业后留在宁波工作,他找的第一份工作就在中山东路上,第一天上班的第一顿午餐他也选择在了这里。
后来,刘毅换了工作,有了孩子,他和老婆更多时候都会自己在家做或者是去父母家蹭饭了。
昨天,当知道这家肯德基停止营业的消息后,刘毅很文青地说了句:“拆掉的是大楼,拆不掉的是记忆。”
1989年生的宁波人小白说——
为了让他吃一份原味鸡块
爸爸花掉了第二天的午饭钱
小白在宁波一家电商企业工作。他说,小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那时洋快餐贵,他当然也没吃过。
8岁那年,吃中饭时,班上有同学的爸爸送来了一份肯德基给孩子做午餐,小白第一次看到了不用餐具、可以直接用手拿的吃饭方式,他觉得很新奇。结果那天下午,爸爸来接小白放学时,他提出要吃次肯德基。
开始我爸爸不同意,我一直哭一直哭,回到家也不肯吃饭,后来爸爸出门,打包回了一份肯德基的原味鸡块。
在我的印象中,那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鸡块了。一直等到我上初中,家里经济条件慢慢有了改善后,全家才第一次一起去吃了顿肯德基。
后来我才知道,之前,爸妈为省钱没吃过一口洋快餐,8岁那次我哭闹得到的原味鸡块,花的是爸爸原本第二天的午餐钱。
参加工作后,开始自己赚钱的小白给自己定下了“规矩”,每月至少请父母到外面吃饭3次,换不同的花样;每年带父母出游一次。
更多网友说——
昨天,在微博上,不少网友都开启了伤感模式,讲起大河路肯德基跟自己的故事——
网友“十年1976”:当年,他里面的每一块砖,每一面墻都留下了我的汗水;当年,你们吃的原味鸡、辣鸡翅,可能就是出于我手。亲历了他的开张,前些天也参加了他的关店纪念会。虽然只是一家普普通通的餐厅,但他记载了我的青春,记载了我十年多的成长。虽然,很多年前已经离开,但还是要再一次和你说:再见,华侨店!
网友“暮夏GG”:记得小时候每次和外婆一起去,只要一杯土豆泥,一根玉米棒,还有芙蓉汤。记得那时的肯德基还没有奥尔良烤翅九珍果汁。现在的我还留着幼时买儿童餐送的上校老爷爷游戏机。机子还能运转,里面装的是我儿时和太外公满满的童趣和回忆。
……
不过,就像刘毅说的,拆掉了大楼,拆不掉回忆。我们记忆中的“大河路肯德基”,一直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