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江东曙光社区的社工在辅导老人使用微信。(李 超 摄)
作为一个以助人为己任的职业,社工本该与医生和教师一样备受尊敬。但如今社工队伍,正面临待遇偏低、流失严重的“成长烦恼”。在很多人眼里,社工不是一种职业,更像是义工、志愿者或者居委会人员,像随时可被替代的“临时工”。
作为新兴行业,为什么社工流失率高
作为国内社工发展颇为领先的深圳市,近期发布过一组数据:社工流失率已逼近20%的人才流失警戒线,流失社工中,有超过70%的人不再从事社工行业。薪酬低、晋升困难、职业不被认同是造成流失率高的主要因素。如江东区东胜街道目前有社工90人,过去一年里先后流失年轻社工16名,占社工总人数的18%。
社工人才特别是年轻社工为何容易流失?笔者调查了我市几个县(市)区,发现缺乏社会认同、薪资待遇低是主要因素,其次是职业发展空间小、工作压力大、感到学无用武之地。
关于薪酬福利,无论是市六区还是周边县市,社工薪资多在2500元/月上下,个别较高的地方也未超过3000元/月,尚未达到3500元/月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五险一金的缴纳比例也多处于我市缴纳最低标准。
关于晋升问题,社工不具有行政和事业编制,在我国当前职位晋升通道中,主要通过行政或事业编制的考试方可有良好的晋升通道,但晋升比例仍比较低,让他们感到心里没底。
一份来自中国青年报的社会调查显示,3000名参调青年中,70%不了解社工行业。受当前社工机构太少的影响,社工还未得到普遍认可,也就出现了“大学里学了4年专业知识,工作后被很多人误以为是志愿者”的现状。
对此,宁波大学一位致力于社会学研究的教师介绍,居委会人员属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成员。而社工有别于志愿者用业余时间做善事不求回报,社工是现代社会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职业。
给社工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
破解“社工流失”已成为当前社会基层治理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1989年出生的崔宁,是江东区东胜街道史家社区的一名社工。过去三年里,她参与邻里纠纷调解、协调维修漏水管道、转移台风受灾老人,兢兢业业的工作得到居民好评。前不久,她在东胜街道“亮绩竞标”选拔社区副职中,成功竞聘成为史家社区副主任,让自己的职业又增加了一分成就感。
崔宁说,史家社区多数房子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房屋年久失修,经常出现漏水和管道堵塞问题。现在社区里5600多人只有8名社工,很多工作要占用休息时间完成。对她而言,年轻时多在基层锻炼,吃苦经历比收入更重要。特别是这次“亮绩竞标”活动,更帮助年轻社工打通晋升通道,给他们搭建良好发展平台。
给予年轻社工更多的关怀也是街道“留住”社工的一剂良方,王家社区的冯婷婷今年成功升级为一名准妈妈,可是孕前期强烈的身体不适反应让她无法正常工作,街道在得知了这个消息后马上安排人员上门探望,在嘱咐她好好休养的同时还送上鲜花水果,这让冯婷婷心里感到特别温暖。
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也坚持党建先行,和年轻社工谈心聊天,随时接受他们的谈话要约,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东胜街道樱花社区社工虞婷婷说,她之所以坚守岗位,主要是觉得工作氛围好,大家互帮互助,和和气气像一家人。而另一位曾打算离职的社工也在谈心后,感受到这份职业的使命感,几经权衡,放弃了收入更高的职位。
怎样让社会工作人才“香”起来
相比过去不少退休大妈从事社区工作的局面,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社工行业,80后逐渐成为社区工作的中坚力量。在前不久东胜街道举行的“亮绩竞标”选拔社区副职活动中,共有6名社区干部走上了副职岗位,其中有4名为85后。目前东胜街道9个社区有11名社区副职,80后占了3/4。
怎样让“乡土味”十足的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香”起来,江东区下了不少功夫。
在最为核心的薪酬待遇方面,江东区在全国率先开展社会工作人才政府特殊津贴评选活动,围绕“思想品德”“职业能力”“工作实绩”“品牌特色”等方面评选优秀社工。获评者每人每月得到2000元的社区社会工作人才政府特殊津贴奖励,并享受体检、疗养等相关人才政策待遇。
职位晋升方面,江东区开辟优秀社会工作人才职业晋升“绿色通道”,让社会工作人才有奔头。从2005年启动开展从优秀社工中招考街道事业编制人员工作,已先后录用30名优秀社区工作者。
此外,江东区还多途径培育社工。每年投入5000万元用于社区和社工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网上课堂、专题报告会、座谈会等载体,开展菜单式、多样化的培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