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

首页>地方频道>绍兴>要闻

16名年轻船工即将上岗,两个多月的培训他们经历了啥?

近日,东湖景区的16名年轻船工顺利通过游览乌篷船船员考试,自4月以来耗时两个多月的培训终于圆满结束。下周,这些年轻“船老大”就要持证上岗,开启事业的新篇章了。新手船员们在培训期间经历了哪些故事,未来又将给这个行业注入怎样的活力?

复盘培训,就像一次历险

“第一天培训,大家的乌篷船都成了‘碰碰船’。”00后小伙丁泽鹏回忆,由于大部分年轻人毫无经验,控制不好船的速度、方向,本来应该整齐有序的船队乱成一团,互相“亲密接触”,场面一度十分热闹。

“当划船真正成为了一种职业,其实没有想象中那般轻松。”“船老大”家庭出身的丁泽鹏从小积累了扎实的划船基础,但在两个月的专业培训中,他也感受到不小的挑战。以前他操作的是无篷木船,只需要手桨操纵。乌篷船却不一样,不仅船身更重,需要花费更多力气,最关键的是要“手脚并用”。手桨控制方向,脚桨提供动力,脚桨往下划的时候,手桨顺势往外一搅,再回正……划乌篷船讲究的是平衡,考验的是注意力分配与肢体协调。“一开始练习,总会‘重手轻脚’,手划着脚却停了下来,船就在水中原地打转。只能趁着空余时间,在家多模拟一下划船动作,增强肌肉记忆。”

“强度其实挺大,不是所有人都能撑得下来。”郑锋算是这届新船工中的“长辈”了。在两个月内,他见证了很多求职者来了又走。“每天风吹日晒不说,光划船这个体力活,就难倒了很多人。”郑锋回忆,最开始一周,因为划船动作不标准,掌握不好发力点导致错误发力,自己的胳膊上贴满了伤膏。在训练了一个月后,才逐渐摸索到正确的方法。

“师傅领入门,修行在个人。很多时候教练只讲解了基本动作、原理,但真正上手、进步还是得靠多练,在实践中自己感悟。”郑锋告诉记者,为了不影响老船工的日常运营,很多新船员早到晚归,趁着老船工不在,自愿“加班”练习。

随着培训进程的推进,光是掌握驾驶技艺还满足不了实际岗位需求,大家的培训难度也在不断提升。“实际工作时,要带着游客参观各个岩洞,在狭窄、逼仄的洞内通过,才真正考验驾驶技术,稍不注意就碰壁、卡壳了,还耽误后方老船工的进度。不仅如此,我们需要一边划船一边向游客讲解。景区工作人员发的讲解资料,我们要一遍遍熟背,做到讲解游刃有余。”郑锋称,现在复盘这次培训,就像历了一次险。

“整个景区都变得活跃、年轻了。”

两个月的集中培训关卡重重,同时也显示出年轻“船老大”带来的变化。

“终于要正式上岗了,有点紧张和激动。”00后阮宇斌言语间充满了期待,准备在景区的湖面上大展身手。比起待在办公室的职业,热爱自由的阮宇斌更向往天地、向往山水,这也是他应聘船工的一大原因。“在风景如画的东湖当船工,划一天都不会累!”

阮宇斌自认为是个社牛,爱聊天,爱讲故事。一同培训的小伙伴、景区工作人员,甚至路人都能成为他的聊天对象。“划船技术可能一时半会儿赶不上老船工,但我的普通话和聊天水平,绝对胜于老一辈。”阮宇斌自信满满。他说,从小生活在皋埠,对东湖的历史典故、诗词文化再熟悉不过了。而从年轻人的角度,他又清楚怎样以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方式讲解,迅速俘获游客的心。

人气“船老大”丁泽鹏前段时间因汉服划船火出圈,成了景区的新流量。“现在年轻人普遍对汉服感兴趣,以‘汉服+划船’的形式很容易获得大家关注,为景区聚集人气,对我自己而言也是一种全新体验。”丁泽鹏认为,90后、00后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长大的,网络平台的“流量密码”自然被年轻一代掌握。在习得岗位技能的基础上,如何发挥创意,将热点、潮流元素融合进乌篷船文化,让绍兴的水乡文化历久弥新,代代相传,正是新船工们努力的方向。“未来,我也希望与景区工作人员一起探讨,策划更多有趣的活动、场景,在抖音号、视频号推广东湖景区以及乌篷船文化。”

“现在感觉整个景区都变得更加活跃、年轻了。”绍兴东湖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党政办主任王海峰说,年轻船工的到来,让他看到了乌篷船行业复苏的希望。此前,这里的船工基本在50、60岁了,年龄断层,乌篷船工后继无人、传承艰难。再加上节假日游客量大,码头排起长龙,运营也面临着巨大压力。“乌篷船是绍兴传统文化的‘显眼包’,对绍兴文旅产业意义重大。除了扩充人员力量,我们更希望将乌篷船这一绍兴独特的文化符号,通过年轻船工传承、弘扬开去。”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6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