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晔
动能澎湃的新质生产力,在政策“活水”的精准浇灌下,正有力支撑上海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盘。数据显示,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上海集成电路、电动载人汽车、生物医药等新质生产力代表合计出口3732.7亿元,同比增长14%,拉高上海外贸出口整体增速达2.3个百分点。
集聚了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先进制造等诸多新质生产力元素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出境通关流程大幅优化的助力之下,正加速抢滩海外市场。上海外高桥港区海通汽车滚装码头,今年1至3月共计完成223艘次外贸滚装船舶作业,汽车出口28.1万辆,同比增长21.6%,其中新能源车占比1/3。与此同时,上海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领域的出口一样红火。我国光伏产业为全球市场提供了超过70%组件,其中约一半从上海口岸出口。
上海的加工贸易在全市外贸基本盘中占比超过13%,原材料进口的质量与速度,与高质量出口高度关联。上海是全国集成电路进出口最大口岸,进口和出口规模均占全国约1/3。
上海海关在持续调研中发现,集成电路产业涵盖设计研发、制造、封测、设备耗材等各环节,每一环的要求各不相同。为此,上海海关将集成电路全产业链视作整体,集纳了通关、保税、关税、稽核查等8个相关业务条线的支持举措,于2022年7月发布《上海海关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监管创新试点实施办法》,此为1.0版本,涵盖5方面共22项创新措施,一经推出,广受欢迎,试点企业迅速从首批38家扩容至66家。去年12月26日,上海海关又发布2.0版本,新增建立企业备案制、对“白名单”企业进口的危化品加快通关速度等举措,让企业更有获得感。
近年来,上海海关持续加强对专精特新企业的信用培育力度,截至2023年底,上海的海关高级认证企业已达517家,占全国此类企业数量的9%。这些企业贡献了上海超过1/3的进出口值、近60%的集成电路制造领域工业总产值,以及全市超过20%的生物医药产业制造领域工业总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