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榭开发区某摩托车销售公司原法定代表人卢某,在办理相关出境手续时被告知因欠税无法出境,应立即到市国税局缴纳稽查欠税206.9余万元。
《法制日报》记者近日从浙江省宁波市国税局了解到,早在2006年,该公司因涉税问题被宁波市国税局稽查局立案查处。因其在检查期间已停止经营活动,在责令限期缴纳税款无效情况下,有关部门虽采取了强制执行措施,但仍有大部分税款及罚款未能执行。
稽查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笔税款拖欠了十多年,总算在联合惩戒机制下尘埃落定了。”
联合惩戒,依托的是今年建成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
20个行业建失信“黑名单”
为建设“信用宁波”,2013年宁波将社会信用体系列为社会管理创新试点项目。去年6月立项建立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今年年初起正式开通并运行。据悉,该平台归集8400多万条公共信用信息,为全市900多万实有人口、34万家企业和45万个体工商户建立公共信用档案。平台上线运行以来,已为28个市级部门开设了账号,为开展失信“黑名单”制度,展开信用联合惩戒打下基础。
据了解,在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有效运行基础上,宁波建立起失信“黑名单”制度,涵盖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社会保障等25个行业领域。
宁波市发改委信用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年底前将公开20个行业的失信黑名单。
惩戒失信有了“天罗地网”
据悉,联合惩戒机制开展以来,宁波市已有8家“黑名单”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被公安部门阻止出境;两家“黑名单”企业原负责人被限制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一职;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其中两家企业部分检验项目不同程度提高查验比例;中国银行等14家银行机构原则上不对名单内企业进行新增信贷投放,广发银行等6家银行机构将对存量客户中“黑名单”企业进行风险扫描,分类采取管理措施,部分当事人个人信贷也受到限制。
此外,全宁波市所有“黑名单”企业在市文明办、工商局、等11个单位的文明单位评选、著名商标认定、市场质量奖获取等10余项评定活动中均实行一票否决制。
守信者将享受联合激励
记者了解到,去年10月,宁波市国税局、市发改委等20个单位签订《关于对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措施的合作备忘录》,对重大税收违法失信纳税人实施阻止出境、信贷受限、禁止高消费、提高市场准入门槛等18项惩戒措施。联合惩戒实施以来,全市已有23家企业涉税被列入黑名单。目前,已有3家补缴了税款、滞纳金、罚款共计1900多万元。
宁波各县市区也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对有严重失信行为的企业和个人实施联合惩戒。截至今年6月,慈溪市人民法院依法将7205条被执行人信息纳入征信系统,3150人(包括企业和个人)被列入失信黑名单,使其在投资、高消费、乘飞机、出境等方面受到限制。
据了解,在完善联合惩戒机制基础上,宁波市将建立诚信红名单制度并推进联合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