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典当行业的高毛利吸引着社会各界的关注,而宁波又是典当业发展最具潜力的城市之一。但在日前举行的宁波市纪念中国典当行业复兴30周年座谈会上,金报记者获悉,目前宁波部分典当企业生存艰难,全市94家典当企业中有32家企业今年没有发生一笔业务。
今年宁波有32家典当企业没有发生一笔业务
宁波现有典当企业94家,注册资本14.07亿元。从今年1—3季度经营情况看,典当余额6.8亿元,业务笔数34579笔,典当总额15.59亿元。从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我们的业务笔数比较多,处全省第二位,仅次于杭州37914笔。“这说明宁波典当企业的民品典当经营能力较强,拥有的中小客户群多且较稳定。但同时,典当资金利用率较低,典当余额仅占实收资本的48.42%,从典当总额看,资金周转1—3季度仅周转一次。此外,有32家企业今年没有发生一笔业务。说明宁波典当行业中还有那么一支队伍尚在潜伏和观望中。”座谈会上有专家分析说。
宁波典当业在2007年时整个行业发展迅猛,在短短的半年左右时间新增十余家,因借贷灵活深受小企业欢迎。2015年“钱荒”来袭,典当行这些处于外围的类金融机构又再度成为不少个人和中小企业应急融资的新渠道。“拥有‘现代金融鼻祖’称号的古老行当,如今却顶着‘夕阳产业’的帽子艰难前行。”有资深从业人员表示,不少典当从业人员正在考虑“关门大吉”。
“高吸金”的特殊行业,发展却困难重重
“经过30年的努力,宁波市典当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典当行业已经成为正规金融和银行贷款的有效补充。但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环境的深刻变化,典当行业经营发展告别了高速增长期,进入了调整阵痛期。”宁波市典当行业协会会长欧奇习说,宁波典当行存在着业务经营继续下行、企业亏损面扩大、行业结构调整加快、典当企业缺乏资金来源、典当企业缺乏专业人才、同质化竞争带来的经营压力等方面的困难,整个行业出现经营规模收缩、息费收入下降,业务笔数、上缴税金、税后利润、从业人数等下滑现象。
“今年,财产权利绝当额有所增加,续当、绝当额增幅较大,这主要还是与企业运行质量不高,市场环境欠佳有关。逾期余额增幅明显,影响了业务经营。同时,企业经营发展不平衡,经营业绩较好的盈利企业约占60%,亏损企业和未经营企业约占40%。一些典当企业面对信贷政策、利率市场化及国内贷款诸多变化对典当行业带来的影响,表现出束手无策、信心不足。”欧奇习分析认为,典当行业尽管市场需要很大,但典当企业亏损面扩大,资金利用率低,多数典当企业为防范风险,不敢放款,与市场旺盛的融资需求形成反差。
从业人员称典当行业看着光鲜,其实如履薄冰
“对很多不太了解典当行业人来说,典当行业的高毛利率以及浙江地区活跃的民间借贷所展现的市场空间无疑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这也是很多从业人员入门的重要原因。但是,要做强做大典当行业并不容易,有很多的限制因素阻碍典当业务做大。典当行业尽管具有金融属性,但要想动用资金杠杆几乎不可能,从银行贷款非常非常的难。”余姚市大都市典当有限责任公司经理王柏林在谈到二十多年的从业感觉时感慨说,这个行业看着光鲜,其实如履薄冰。
“典当,只能向商业银行贷款啊,这是典当管理办法的一些限制性规定。其实呢,现在金融业,除了商业银行以外,有股份制银行、地方商业银行还有农村合作银行、信用社还有各种信贷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等等,现在仅仅许可向商业银行贷款,且银监会严禁向典当行授信,那么典当的融资渠道肯定是越来越窄。”浙江省典当行业协会顾问孔舟航说,典当业的“尴尬”不止于此,“典当业具备金融机构的部分特征,却无法公开融资,只能依靠企业自身的资金积累来维持运营,致使经营风险增加。”
宁波典当企业资源互补“抱团”自救
面对重重考验,甬城典当行业如何“自救”?近年来,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发展势头迅猛,典当行业日益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大浪淘沙之后,存活下来的典当企业正逐步改善经营状况,赎楼贷、车商贷、招标保证金贷、拍卖贷……形形色色的新产品展示了典当企业的差异化竞争思维。
“典当企业必须寻找社会痛点,发挥灵活性的优势,将业务延伸到金融机构无法触及的领域,可以与拍卖行合作解决不良资产,或将应收账款纳入质押物的范围。”欧奇习认为,一方面要发挥自身优势,寻找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甬城典当企业正积极尝试“抱团取暖”,有效减轻自身经营负担;此外,部分经营者正在尝试典当资产的证券化之路,不断增加资产总量、提升资产质量,为可能出现的上市机遇作准备,如香溢融通是宁波唯一国有控股的典当企业,已在2005年拓展典当业务之前成功上市,有“宁波典当第一股”之称,典当业并非走投无路。
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角“三个点”按钮分享到朋友圈。
免责声明: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供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