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逆行”七夕失恋展
漆黑底色的墙上,12张往返法国巴黎和波尔多的火车票,见证了宁波女孩花花(化名)一段难忘的异国恋。几年前,她赴法国留学遇见了前男友,两人坚持着异地恋,最终却还是没能敌过距离的鸿沟。
这些火车票只是首届宁波失恋展全部展品的“九十九分之一”。在南部商务区水街6号楼,150平方米的展区被分割为4个展厅,从充满回忆的定情信物,到满墙的情书,再到理发店的落地镜,看展的过程仿佛经历了一场刻骨铭心的恋爱。截至昨天闭展,这个在七夕不走寻常路的展览,吸引了3000多名宁波文艺青年前往参观。
“办静物展重在创意,特别是在‘秀恩爱’盛行的七夕,何不来一场逆向思维,让大家一起来回忆曾经深爱的人。”展览策划人之一、“知否宁波”创始人孙建东表示,展览本月初开始在微信平台上征集展品,几天内就收到了来自44个主人的99件“恋爱旧物”。一名小伙甚至寄来了厚厚一本为前任女友制作的爱情回忆录。
“每次你若爱过谁,就剪短了头发到耳垂”策划团队设计的断发环节静态展示,灵感来自伍思凯的歌曲《爱过谁》。定制饼干、玫瑰花、微电影公司……活动一经发布,机构和商家闻风而来,同失恋展进行内容合作。
孙建东告诉记者,这是他和团队策划的第一次展览。今后,“知否宁波”还将探索更多形式的文艺展览。
多面手独立策展人
如果说,像孙建东这样的自媒体人推出的跨界展览还有些“玩票”的性质,那么专注艺术展览的独立策展人当属宁波的“专业玩家”。随着甬城艺术品市场的兴起,这一兼具艺术品位、文化创意和商业头脑的群体正在宁波逐渐壮大。
策展人,源于英文“curator”,全称“展览策划人”,是指在艺术展览活动中担任构思、组织、管理的专业人员。作为营销三大界之一,囊括了策划、咨询、培训、调研、广告等内容的“外脑界”(业内认为营销界包括三大块:企业界、外脑界、媒体界)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显然更加多元,其中,策展人的工作性质有点像电影中的导演,却更复杂。因为,从前期对接、研究作品到现场布置、灯光、人流等各方设计,从线上到线下的宣传,有关“展”的一切需要策展人去操心。
“策展人的主要工作就是处理好展览作品、艺术家和艺术收藏者之间的关系,这往往需要上天入地的本领。”宁波汇港美术馆馆长助理章莹告诉记者,一个优秀的独立策展人,除了应有的专业素养外,最重要的是要站在与被“策”展的作者同一高度和视角上去了解作品。
“在宁波,一场成熟的艺术品展览光布展、宣传的成本就至少要10万元,‘以商养艺’也许是更好的模式。”宁波资深策展人林琳告诉记者,对于像自己这样定位在“时尚+跨界”的策展人来说,整合商业资源的能力至关重要。
今年跨年期间,林琳成功策划了宁波当代艺术馆“跨越”艺术展,近20位艺术家的绘画和珠宝作品参展,吸引了施坦威、劳斯莱斯等品牌的商业合作。展览开宁波先河,成功售出了从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引进的6幅当代画作,均价在3万至5万元之间。
草莽时代甬城策展市场
从上世纪90年代的“地下艺术”到全球资本追捧艺术市场的今天,将艺术和商业完美结合的中国当代独立策展人,无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北京、上海、杭州等艺术氛围较为浓厚的城市,策展人开始作为一个独立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一些成熟的独立策展人已经拥有固定的艺术合作方、展厅场所和受众群体,策展行业渐成气候。
但在宁波,策展行业却刚刚起步。
身处草莽时代的宁波策展行业,尚没有独立的行业协会,也没有成熟的基金会协调,策展人的“独立”更多表现为各自为战。此外,宁波本土艺术家的作品,也尚未融入主流拍卖市场的定价体系,造成本土策展人有意愿推广本土艺术家却“没米下锅”的尴尬。
虽然尚显“稚嫩”,但前景依然光明。业内人士预测,5至10年内,宁波艺术展览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期。“宁波从来不缺艺术品购买力,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关注这个市场。我们要做的就是扶一把,探索更多艺术和商业结合的方式,让艺术策展真正走出小众的‘自娱自乐’。”在林琳身上,有更多新生代宁波独立策展人的使命感。
延伸阅读
策展人群体在中国
2005年前后,国内艺术品市场火热,出现了大量的策展需求。原有的艺术编辑、学者、批评家们倾巢而出,转型为策展人。策展人们利用专业优势,通过学术眼光的引导,把优秀的作品推向市场,推动了艺术市场的全面繁荣。
2008年金融风暴以后,艺术品市场有所沉寂。经过几年的市场洗礼,艺术圈进入了以艺术馆、经纪人和藏家为核心的时代。许多艺术馆已拥有自己的学术眼光与藏家群体,单纯艺术批评者身份的策展人群体被逐渐边缘化。
目前,随着商业与学术互动关系中呈现的主导地位,越来越多的独立策展人寻求跨界和资源整合,这一角色变得越发活跃。尤其是年轻一代策展人,他们具有真正的国际视野,正在鲜活的探索中寻找属于中国策展业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