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标本。
发掘现场。
苍翠的栲栳山麓,环上林湖及周边的杜湖、白洋湖、古银锭湖,方圆数十公里,密布着自汉至宋的150处古窑址遗迹。这就是国内外陶瓷专家公认的“母亲窑”,被誉为中国最大的“露天青瓷博物馆”——上林湖越窑窑址。
作为中国古瓷窑遗址的代表,1988年就被列为国家级文保单位的上林湖入选2006年国家文物局重设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2年再次入选。
入选预备名录,一向被称为申遗的风向标。出于国家对上林湖越窑遗址的肯定,《上林湖越窑遗址2014~2018年考古工作计划》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复,这意味着五年的考古工作已经开启。
昨天,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研究院的多位专家会聚慈溪,为上林湖申遗把脉。
荷花芯遗址首披考古新成果
出土精美唐宋时期青瓷标本
负责考古工作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以下简称文考所)的郑建明博士,最近都沉浸在荷花芯窑址的发掘工作中。
为了配合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与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文考所与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于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对荷花芯窑址进行了主动性的发掘。
昨天会上,考古发掘工作的最新进展首度披露。
荷花芯窑址,位于桥头镇上林湖的西南岸边,在一个凹字形的山谷中,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在唐朝曾盛极一时。这也是上林湖越窑遗址中,为数不多的岸上考古点。1993—1995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文考所曾对上林湖畔的荷花芯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大量晚唐时期的瓷片、窑具、器物。
郑建明说,截至目前,他们在荷花芯区域发掘面积近1200平方米,新发现多处制瓷作坊遗迹,并出土了一批精美的唐五代北宋时期青瓷标本。
“唐代地层,出土的产品质量较高,胎质细腻,釉色青翠,釉面匀润,少数盏、盘类器物内腹,都刻有四叶对称的荷叶纹。而五代地层,包含大量瓷质匣钵及瓷器残片,瓷器产品主要有玉环底碗、盘、执壶等,少量器物胎釉质量极佳,胎质极细腻,釉色天青,釉面莹润,属于秘色瓷类型。”
相比之下,北宋时期出土的器物组合较为简单,质量普遍较差,从地层清理来看,匣钵数量很少。可以推测,那个时期,大多数产品是用明火裸烧。
”较为完整的地层序列的发现,是这次荷花芯窑址考古的一个新发现,以前的两次发掘仅有唐代、北宋的遗迹,而这次新发现了五代的地层,可以将之前多个时代联系起来,也能帮助越窑建立更详细的编年。”
郑建明表示,这是首次对唐宋时期越窑的制作作坊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为推动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的浙江青瓷申遗工作提供了大量详实的野外材料。
争取三年通过考古遗址公园立项
五年列入国家申遗程序
大量越窑标本的出土,让考古工作者兴奋不已。但有了新发现,郑博士却也有了新的烦恼:考古工作告一段落,荷花芯窑址怎么展示?
荷花芯窑址目前还没对外开放,仅供业内人士参观。而在国内,同类陶瓷窑遗址众多,其价值的挖掘、保护、管理、展示等都会遇到类似的困难和问题。
昨天,慈溪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在会上透露,将上林湖越窑遗址保护区建设成为遗址保护良好、文化内涵丰富、自然环境优美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他们争取2—3年内通过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力争5年内列入国家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程序。
“上林湖有保存良好的瓷窑遗址,有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具备建设考古遗址公园的良好条件。近期我们会建设一些较小项目,如配套的基本旅游服务设施和有参观内容的展示点,为越窑青瓷的保护和研究提供空间。”国家文物局的相关负责人建议,可以在窑址的精华区域做一些围堰,边发掘边展示,类似兵马俑的方式,让公众理解和认识窑址的价值。
“窑址不能长时间藏在深山无人知。很多人听说过越窑,但很少人真正看过。”负责人说,在进行上林湖越窑遗址申遗工作的同时,也应该启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等考古遗址公园初具规模,申遗的基础也成熟了。”
上林湖申遗或为联合申遗
专家表示成功把握较大
2005年列入全国一百个大窑址保护项目,2006年和2012年两次作为中国古瓷窑遗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上林湖越窑遗址的价值有目共睹。但因为《世界遗产名录》中尚没有陶瓷窑址类遗产,上林湖申遗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2003年,慈溪市政府曾向省文物局提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当时,省文物局将慈溪上林湖越窑遗址、龙泉大窑龙泉窑合并为浙江青瓷窑址,推荐申报浙江省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如今,上林湖申遗,是不是也要打包申遗?
昨天的会上,对于历史悠久、规模和影响巨大的浙江诸青瓷窑址如何申遗,与会专家也进行了探讨。
国家文物局负责人表示,申遗没有先来后到,只要准备工作情况充分。比如最近申遗成功的土司遗址,从启动申遗工作到成功,只用了4年。
“从项目来看,浙江青瓷项目申遗把握还是很大的。上林湖、龙泉、上虞等几个地方联合申遗,也有利于项目的推进,加快对窑址的保护,让更多的人关注上林湖,了解窑址的价值。申遗的目的,最终就是为了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