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

首页>地方频道>黄山>要闻

沃野处处展新姿


·数说黄山· 制图:杨育童

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5亿元,同比增长(按可比口径)4.8%,增速较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一。全市农民人均收入13783元,同比增长6.8%(比全省高0.1个百分点),分别位居全省第4和第9位,与去年同期位次相同,比一季度分别上升1位、2位。

可圈可点的数字背后,是我市农业经济持续向好的韧劲和活力,是我市粮食生产稳步增长、产业发展蓬勃有力、和美乡村展露新颜的生动实践。

今年以来,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锚定加快建设高质高效的农业强市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大力实施“645”工程,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增值文章,奋力打造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黄山样板。

端牢“饭碗”

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黟县宏潭乡位于黄金水稻带上,自古就有“黟西北粮仓”之称,是黟县稻米主产区之一。盛夏时节,佘溪村绿农家庭农场种植的500亩再生稻将进入收获期。田埂上,乡科技特派员余利平针对当前再生稻的杂草防除、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等方面开展科学指导。“今年,我们科学选用优良品种,通过采取工厂化育秧、科学管理、科技化病虫害防治等举措,水稻长势好于往年,预计产量将提高10%以上。”绿农家庭农场负责人看着饱满的稻穗开心地说。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我市坚持粮食安全底线不动摇,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良田,推进4.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育良种,开展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3760亩,示范品种40余个;施良法,通过精耕细作生产模式改革,建立指挥田示范片1个,精耕细作示范点12个,推广技术模式13项。

在一系列“组合拳”的叠加下,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粮食播种面积74.71万亩,完成任务面积97.7%;油菜播种面积32.44万亩,预计总产3.41万吨,同比增长4%。推行“按图索粮”和订单化生产,发展优质专用水稻38.18万亩,开展订单化生产32.34万亩,同比增长6.6%。

在扛稳“米袋子”的同时,我市“菜篮子”品种供应也更有保障。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上半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5.51万亩、产量20.68万吨;食用菌种植面积1790.3亩、同比增长7.18%;家禽存栏538.83万只、出栏278.87万只,同比分别增长6.33%、8.65%。

发展产业

精心做好“土特产”文章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在抓好粮食安全的同时,我市乡村特色产业也迎来蓬勃发展。

在黄山皖新徽三食品供应链有限公司内,工人们忙着在生产线上加工制作臭鳜鱼。臭鳜鱼是徽州地标美食和徽菜扛鼎之作,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徽州臭鳜鱼加工主体1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13家、占全省80%以上;全市经营徽州臭鳜鱼菜品的餐厅1000余家,带动就业3万余人。今年1—5月,全市鳜鱼加工量2.4万吨,加工产值23亿元,同比增长11.1%。

我市加快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不断做优“鱼品牌”。积极开展饲料鳜圈养桶设施养殖,2023年鳜鱼养殖产量突破500吨,解决了原料鱼“卡脖子”问题;聚焦臭鳜鱼“控盐降臭”,联合合肥工业大学等院校,开展精细海盐腌制试验和产品试制,让臭鳜鱼走向全国;为创新打法,我市与福建省宁德市签订大黄鱼产业协作发展协议,共同研制“徽州窖香大黄鱼”等创新菜品,将徽州臭鳜鱼非遗制作技艺拓展到其他水产品。今年5月24日,我市召开徽州臭鳜鱼产业发展推进会,组建工作专班,编制产业规划,筹建产业基金,打造综合园区,实施《徽州臭鳜鱼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力争到2027年实现徽州臭鳜鱼全产业链产值超100亿元。

我市立足臭鳜鱼、跳出臭鳜鱼,挖掘徽菜的文化底蕴和创意内涵,推出乡村生活美食设计公开赛,举办“徽州味、赛村碗”等活动,香菇木耳臭鳜鱼、茶叶笋干山核桃、贡菊香榧悠悠猪、烧饼茶干毛豆腐……黄山乡村“土特产”成为彰显一方山水、一方文化的“金招牌”。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以“茶花草鱼”为重点的“六业千亿”乡村产业振兴行动,乡村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上半年,全市“六业千亿”综合产值预计达450亿元。改革,是山乡热土“沸腾”的重要法宝。我市聚力“活权赋能”,持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全市689个村集体经营性收益1.76亿元;截至6月底,全市乡村运营公司总收入1.58亿元,上缴利润1330万元。

“丰”光无限

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

黄山的乡村,千村千貌,各有韵味。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五微”行动,释放“山水村夜”魅力,持续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打造不同场景“新安山居图”。

认养自己中意的果树,果农成为认养人的管家,负责果树的日常打理。闲暇时,认养人可以到果园体验农事管理,收获的果实全部归认养人所有。在位于歙县郑村镇的中国供销主题园现代农业种植基地,阵阵果香扑面而来。“我在这里认养了10棵苹果梨树,最大的好处就是自己平时不用打理,而且水果的质量和数量有保证。”7月23日,市民程月霞专程带朋友们来采摘认养的水果。中国供销主题园种植部负责人王家惠介绍,园内有桃子、苹果梨、无花果、小番茄、火龙果等可供挑选,今年基地有100多棵果树被认养。这种共享农业经济新模式,在开辟采摘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推进了乡村旅游,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6月5日,祁门县祁遇稻田试运营限定系列活动在“祁门粮仓”核心产区——祁门县芦荔村开幕。品味香茗、农耕研学、养生讲座、仰望星空等各类特色体验,给宾客和游人带来了不一“秧”的乐趣。该村成立水稻合作社,注册“芦荔清水田”商标,建成芦荔优质稻米示范园和农业产业园,年产“芦荔大米”9.5万公斤,2023年集体经济收入241万元,营收70万元……以农促旅、以旅带农,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了。

屯溪区黎阳镇傍霞村的500亩农田精耕细作示范区,融合农业生产、农事体验、科普教育等多种资源,打造集“乡村旅游+农耕+研学”于一体的微行知研学基地,开发有“田园奔跑”“作物耕种”等体验课程8种,接待研学游客5万余人。在农业产业发展中,黎阳镇以农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今年上半年,全镇村集体经营性收益337.03万元,同比增长15.86%。

以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用生态美景提升旅游吸引力,已经成为我市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实现群众增收的新路径。

科技创新

催生现代农业澎湃活力

蛋鸡住上“数字”楼房,是不是听着很新奇?歙县北岸镇龙头企业黄山同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省级数字农业工厂,为扩大30万羽蛋鸡养殖规模,该企业实施蛋鸡二期银金山智能化养殖工厂项目建设,采用先进的数字化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蛋鸡养殖环境的实时监控和智能管理,确保养殖过程的高效、环保和安全。

近年来,我市加强农业精细化管理力度,在农业种养殖、生产经营管理和市场销售等环节广泛运用物联网技术,初步实现粮食作物精耕细作、畜禽养殖精准高效和经济作物品质产量稳定等目标。全市已打造省级数字农业工厂10家,建成数字农业应用场景105个。

“那些自动喷灌设备不光起到灌溉作用,还可以完成施肥作业。”徽州区西溪南镇坑上村电商负责人方杰伟行走在高山茶园的步道上,向记者介绍5G智慧茶园“智”在何处。该村以170亩茶园为试点,建设完成智慧茶园物联网系统,衔接水肥一体化灌溉,构建茶园信息一站式监测平台,实现灌溉、施肥全自动化管理、虫情监测预报;建成茶园气象站,实时感知空气温湿度、PM2.5含量和负氧离子含量,结合土壤墒情监测设施,汇总分析各项数据,为精细化调度管理、科学化生产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今年3月,安徽省首个茶叶数字化管理平台——黄山市茶产业大脑正式在富溪乡上线试运行,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黄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茶产业大脑项目一期已采集徽州区茶园面积49158亩、登记茶农11595户,实现徽州区全域覆盖。

黟县有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利用物联网技术打造有农数字农业管理平台,开发“种田小程序”,通过视频、无人机图像、移动终端、传感监测等感知手段,实现水稻生产全要素数字化监测管控。屯溪区知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数字化种植基础上,积极搭建产品质量追溯服务平台、农产品标准管理系统,实现全产业环节信息追溯。黄山区安徽金本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食用菊、中药材等现代化生产、种植、加工,在江西等地发展合作基地将近1000亩,通过手机APP提供远程技术服务和精准指导……

现代农业高歌起,无限生机绽沃野。今日的黄山,正铺展开农业产业更兴旺、乡村面貌更迷人、农民口袋更殷实的和美新画卷。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8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