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是丰收的季节。10月1日,柯桥区兰亭街道黄贤村的广阔田野上,颗粒饱满的水稻在秋风吹拂下,散发出醉人的清香。在田坎边,一溜溜橘色、紫色的波斯菊摇曳生姿,给稻田镶上了一道彩边。
“这花漂亮吧,它还是绿色防控的好帮手呢!”这是种粮大户茹国民第一次在稻田里种波斯菊。他说,这种花不仅观赏性强,还能引诱二化螟、卷叶螟等害虫来产卵,配合性诱剂、太阳能驱虫灯等,可以将水稻农药喷洒次数从4~5次减少到2次,农药残留降低,稻米口感更好。
前一天,茹国民还去萧山采购了他的第2台植保无人机。用无人机喷洒农药,对规模化种植来说,是一个高效、环保又省钱的办法。“现在人工打药雇一个人一天至少得200块,夏天天气热还很难雇到。”茹国民算过账,他种植840亩稻田,人工打药需要8~9天,无人机打药只需4~5天,速度快一倍,农药喷洒量还能减少20%,一年下来植保成本可节省30%。
“这台无人机的喷洒定位可以精确到厘米级,稳定性好,有自动避障功能,还可以夜间作业。”说起新设备,茹国民滔滔不绝,他一直是“机械化种田”理念的实践者,从19岁开始“玩”收割机,到如今一人种植840亩稻田,早已实现从播种到收割的全程机械化。这次,他准备和朋友一起成立一家飞防专业合作社,为周边农户提供打药服务。
丰收的田野,孕育农民新时代的梦想。“粮食收购价下调,就是在告诉农民,是时候进行供给侧改革了。”站在田头,茹国民心里盘算着一个新计划:2019年尝试“稻田认购”模式,根据客户的订单需求,种植绿色无公害富硒大米,向高端市场进发。而这样的模式,如认购团年猪、认购走地鸡等,在其他地方已有先例。
“客户认购一块‘专属稻田’,平时由我来代种,原生态稻米收割后,会放进恒温恒湿仓库保存,通过快递分批送到客户手中。”茹国民表示,城里人最喜欢原生态无污染的食品,稻田里会安装摄像头,远在千里之外的客户可远程看到稻米的生长情况。“要是这种模式能做起来,大米的附加值能翻上好几倍。”茹国民兴奋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