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促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近日,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绍兴市委书记马卫光等绍兴市全国人大代表,就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推进现代集群制造促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等内容接受中新网等媒体采访。
打造“枫桥经验”升级版
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枫桥经验”一路走来,在中国各地落地生根,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中作用日益凸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马卫光等多位绍兴市全国人大代表聚焦社会治理,建议结合市域等地域特色打造“枫桥经验”升级版。
马卫光说,“枫桥经验”具有强大的弹性、张力和包容性,符合中国国情、社情、民情,具有较高的普适性和推广价值。
多年来,绍兴探索出了一整套“枫桥经验”实践运用方案,由绍兴市统筹谋划,带动市、县、镇、村“四级联动”,助力社会治理走出了新路径。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绍兴各地做到了严密防控和复工复产的联动应对和快速反应。“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四级联动’,‘枫桥经验’层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对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水平有着积极意义。”马卫光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柯桥区漓渚镇棠棣村党总支书记刘建明建议,在更高层面推进“枫桥经验”体系化、标准化,并强化城市社区在市域社会治理中的基础地位。
“‘枫桥经验’作为一个抽象化概念,在具体实施中需要形成可操作、可实施、可检验的具体方案。”马卫光说,如在市级层面建立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在县级层面建立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在乡镇(街道)层面建立“基层治理四平台”,在村(社区)层面建立“全科网格”,并通过统筹联动,保证社会和谐稳定。
此外,“枫桥经验”中的“智慧”元素,亦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马卫光表示,城市“智”理可以不断提高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协同提升民生品质,从而高标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以现代集群制造破解“缺芯少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地形成了块状经济、链状经济的产业基础,但目前制造业仍存在“大而不强”的现状,特别是“缺芯少魂”“卡脖子”以及产业链、供应链等突出问题。
马卫光等多位人大代表表示,针对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等突出问题,建议以长三角城市群等为区域单位,合理推进优势产业集群化,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和创新要素投入等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这样的现状与中国的发展步调并不一致。”马卫光说,要依托信息化、智能化等现代技术,对产业环节和制造企业开展垂直整合与水平整合,从而有效推进制造业的集群式、协同化、共享化、创新性发展,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聚焦制造业未来,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龙盛集团染料事业部总工程师欧其建议:“全国层面要突出集群优势,建议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区以及其他重要城市群为区域单位,加快出台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的国家指导意见并配套支持政策,推动形成布局合理、国际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集群。”
以制造业大市绍兴为例,马卫光介绍,近年来,绍兴加快推进历史经典产业、传统产业、新型产业布局,尤其注重园区整合、产业集聚,“2017年以来,绍兴把281个工业园区整合为24个,将13个省级以上平台整合为9个高能级战略平台;2019年,绍兴开发区(园区)集聚了8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利税同比增长10.5%。”
除了辖区内突破要素集聚集约,制造业未来发展还要从区域层面加强统筹协调,推进产业一体化重构。
马卫光表示,长三角地区的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到全国的50%,在上海这个龙头的带动下,“三省一市”初步形成了各有特点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格局,“可以从更高层面编制区域产业地图,以产业链核心部分所在城市或平台为总牵头,通过组建区域产业联盟等形式,推动产业链环节向优势地区、重点城市集聚。”(张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