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8年调解千余起纠纷,有什么心得?丁周权:
“最重要的是帮群众把问题解决好”
8年时间,调解了1100多起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99.7%。绍兴市柯桥区司法局齐贤司法所所长丁周权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今年10月,他被司法部列入拟表彰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名单。
1996年大学毕业后,丁周权先后干过消防救援、政工、行政审批等工作。2012年,丁周权进入司法系统,先后在柯桥、兰亭司法所工作,后到齐贤司法所担任所长。“毕竟不是专业出身,多学多看总没有错。”丁周权这样说,也这样做。这些年,他就凭着这样一股子认真劲,向老前辈学,向书本学,向实践学,不断提升自己的调解能力,从半路出家的“门外汉”成长为调解工作的行家里手。
一份调解协议改了14次
工伤事故、交通事故、产权争议……丁周权调解过各类矛盾纠纷。“最重要的是帮群众把问题解决好,有时候需要灵活调整,不能死磕,还要有耐心,不能怕麻烦。”丁周权说,这是他8年调解工作的最大心得。
2016年5月的一天,当地一家针织品有限公司请人拆除钢棚时发生事故,包工头孙某林不慎从4米多高的钢棚跌落,因伤势过重当场死亡。
孙某林是安徽人。出事后,其亲属朋友共40多人赶到齐贤司法所讨要说法。“你们先冷静一下,派几位代表来和我们这边确定一下赔偿金额。”丁周权对领头的死者家属说。对方也知道闹事解决不了问题,便派出代表与丁周权等人商谈。丁周权结合死者家庭实际情况,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确定了一次性死亡赔偿金的具体数额,又与死者家属多次讨论人道主义补助金的具体数额。经过两天的商议,死者家属终于认同了丁周权提出的赔偿总额。
死者家属这边工作做通了,厂方那边又卡壳了。出事的孙某林,是中介人张某推荐给负责拆除项目的某建筑公司的。纺织品公司、中介人、建筑公司三方就责任认定与赔偿金额分摊产生了很大的分歧。“我们签了协议,协议上写明,我不需要承担责任。”纺织品公司负责人说。负责拆除项目的建筑公司则认为,是中介人代表他们与孙某林签约,责任在中介人。中介人也颇感委屈,“我不过是充当了中间介绍人的角色。”三方争执不休,讨论了两天也没有得出一个使三方都认同的方案。
时间拖得越久,对问题的解决越发不利。“不能死磕,要灵活一点,找出一个折中的方法。”丁周权心想。他与同事们多次商讨,提出一个新方案:先由三方各拿出10万元作为人道主义补助金,让死者家属先处理后事,后续再由司法机关对三方的责任认定与赔偿金额分摊问题进行判决。这个方案得到各方认同,纠纷终于平息。
这起纠纷的调解一共花了5天时间。这5天里,丁周权几乎每天忙到深夜,光调解协议书就修改了14次。四方当事人针对调解协议提出了各种问题,丁周权一一耐心解释,并结合当事人的要求,不断调整协议书内容,真正做到了一字一句都符合法律规范。
提供最需要的法律服务
齐贤司法所门口设了一个自助服务岗亭。“这是全省首个24小时公共法律服务智慧超市。”丁周权介绍道,以前在调解中,常有当事人不相信我们给出的法律依据,所以想出了“法超市”这个点子,借鉴银行ATM机的模式,增设一台可供当事人自助查询法律法规、与律师沟通交流的机器。
2019年5月,“法超市”正式开张。有些纠纷调解涉及赔偿金等,当事人可以在机器上自助计算赔偿金额,让自己心里有个底。今年3月,贵州人杨某在工厂上班时不慎被机器压伤左手,调解中涉及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诸多费用。“我到底可以获得多少赔偿金?”杨某对赔偿金额有些疑虑。丁周权便建议她去机器上查询相关法律,自助计算赔偿金额。丁周权说,有了这台机器的帮助,大大节省了法律讲解时间。今年初以来,“法超市”使用已有1349人次。
近年来,齐贤街道拆迁较多,产权争议、财产分割的纠纷也多了起来。今年8月,丁周权调解了一起因未做遗嘱见证引发的纠纷,老人的三个子女为财产分割而争吵不休。“当时我心里挺不是滋味,要是提前做好遗嘱公证,有凭有据的,也不至于发生这样的事情了。”丁周权说。
怎样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呢?丁周权又动起了脑筋。“遗嘱公证要很多手续,还要花钱,既然老百姓相信我们司法所,那我们可以帮他们做遗嘱见证。”丁周权说干就干。
前不久,齐贤街道的两位老人来到司法所,希望趁他们身体康健的时候把遗嘱订立下来。丁周权立即与同事一道,将遗嘱受益人都召集起来,由老人口头叙述遗产分配,相关受益人表态是否接受,并形成书面文字,签字按手印,全程进行摄影录像留证。
“老百姓需要什么法律服务,我们就提供什么法律服务。”这是丁周权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始终遵循的工作准则。截至目前,齐贤司法所已为9位老人提供了免费遗嘱见证服务。
记者走进丁周权的办公室,一面红色锦旗映入眼帘,这是2019年9月一起调解纠纷的当事人送来的。“这个没什么,解决纠纷、化解矛盾都是我们应该做的。群众找我们办事,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要真心实意去办。”丁周权说。(记者 张诗纯 赵婧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