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绍兴嵊州因水而名、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境内1000多条溪流如条条血脉,纵横交错,将活力和生机源源不断地输入,滋润了一方水土。
近年来,嵊州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推进“五水共治”,全域创建“污水零直排区”,全面提升农村饮用水水质,创建美丽河湖,生态环境面貌持续改善。如今,漫步剡溪江畔,仿佛又回到了那条充满诗意的路上。
污水零直排:护好剡溪水
“以前,我们这里的污水管道都裸露在外面,污水也漏出来。现在,经过雨污分流改造,这些问题都没了。”提起“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嵊州市剡湖街道北门新村的居民纷纷点赞。
近年来,嵊州市大力整治水环境,累计投入16.58亿元,完成448个“污水零直排区”建设项目,改造雨污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厂、整治“六小”行业、接通主城区排涝口涉及的主管网……一场全域“污水零直排区”创建高潮在嵊州掀起。
在嵊州市“污水零直排区”整治工作专班办公室的墙上悬挂着《“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作战图》,上面清楚标注着城区雨水系统管网和污水系统管网,并重点标注了曝光问题点位。专班还抓住数字化改革契机,以嵊新区域协同治理为切入点,通过整合多部门数据,全面构建曹娥江流域涉水污染源数据库、应急预警和限排数字化管控系统,实现“一张图”决策指挥和流域“整体智治”。
“一张图”决策指挥是嵊州市全力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的一个缩影。为确保工作落实落细,嵊州建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半月一督查,分管领导一周一例会等工作机制,同时,依据曝光问题“一点一策”整改方案和《任务交办单》,每日通报污水处理及水质情况,并通过建立常态化巡回检查机制,灵活运用“红黄牌”“蜗牛奖”等监督手段倒逼责任落实。
随着“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多市民都感受到了身边的变化。特别是针对老旧小区部分管网老化破损、淤积堵塞等情况,嵊州提出“奋战100天,决胜老城区”的攻坚目标,着手对老旧小区进行污水管网、雨水管网重建,攻坚实施132个老旧小区的雨污分流改造项目,每天投入施工人员达1400余人、施工机械320余台。
“施工人员非常辛苦,我们的住户也看在眼里。随着工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居民对工程持支持、肯定的态度,用实际行动参与到治污工作中。”家住剡湖街道怡园新村的居民王凯成说。
供水一张图:守好饮用水
“现在家里的自来水和矿泉水一样,干净清爽。”家住嵊州市三界镇的张达飞喜上眉梢。
2022年7月,三界水厂完成技改,制水能力从每天1.7万吨提升到每天2.2万吨,惠及三界镇5万多名群众。
三界水厂技改项目的顺利投运,是嵊州建设全市“供水一张图”的一个缩影。2018年,嵊州市正式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作为浙江首个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贷款项目,总投资达18.68亿元,主要依据各乡镇的自然条件和饮水设施现状,“量身定制”农村饮用水提标达标工程。
“以前喝水既要看天气,也要看运气。”嵊州市甘霖镇长安村村民倪力沁说,由于村子距离水厂较远,水压不够,以前村民一直靠自建的蓄水池解决用水问题。如今,嵊州市通过“政府补贴+村民自筹”的方式,利用当地闲置的凤凰窠水库水资源新建水厂,并重新铺设供水管网,让长安及周边9个村的1.5万村民都喝上了优质自来水。
近年来,嵊州还全面优化城乡管网供水结构,打造集远程监视、生产运行、水质化验、安全生产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水务”管理平台,构建“供水一张图”全域长效管理机制,推进全市水资源的统筹调度和有效利用。目前,该项工作已投资16.46亿元,累计改善约38万镇乡居民饮水环境,基本实现城乡供水“同网、同质、同服务”。
从2022年开始到2024年,嵊州市水务集团计划投资22.2亿元,推进第三水厂、第四水厂、富西水厂建设,新建318公里大口径管网,并积极开展城区管网升级改造和智慧水务数字化建设等工作。
美丽河湖:擦亮生态底色
近年来,嵊州市相继实施曹娥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艇湖城市公园、诗画剡溪、“美妙三公里”等民生工程,以水兴城、以水化文、以水促旅,把各类山水文化资源连点成线、串线成片,生动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目前,嵊州已拥有省级美丽河湖8条、绍兴市级美丽河湖11条。
如何下好“水利”这粒棋子,不仅是嵊州治水面临的一道必答题,更是彰显嵊州水文化的一道附加题。2019年8月,超强台风“利奇马”让依澄潭江而建的苍岩村以及下游几个村成为重灾区。事后,嵊州市委市政府痛定思痛,决定投资1.88亿元建设澄潭江(苍岩段)防洪能力提升应急工程,将该河段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整个工程于2021年3月底全部完工。
类似的还有艇湖城市公园。2015年,嵊州投资15亿元开始规划建设湛头滞洪区·艇湖城市公园项目,防洪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依托剡溪山水人文资源,实施“诗画剡溪”项目,实现“水利、旅游、景观、生态、文化”五位一体的功能融合。而“美妙三公里”滨江公园的建设,不仅承担了城南防洪和生态廊道的功能,又与城市建设、市政道路等紧密结合,是“水”与“城”融为一体的佳作。
多年的“五水共治”工作不仅改变了多地的居住面貌,也改变了不少市民的思想观念,全民参与也成为嵊州“治水”的一大亮点。如今,嵊州有30支团队、12000余名志愿者加入“碧水联盟”公众治水大军,聘任民间河长175名,常态化开展“美丽嵊州实践日”“我为生态嵊州代言”等活动。同时,全市推行治水护水“绿水币”制度,累计完成注册“碧水联盟”小程序61947人,累计整改各类涉水投诉问题176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