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

首页>地方频道>绍兴>要闻

绍兴越城:农文旅融合赋能新“陶堰”

  “行行行,行行且住。坐坐坐,坐坐何妨。”怡然自得的行走,最适合悠悠的“陶堰”。

  绍兴市越城区陶堰街道是非常典型的江南水乡,街道水域面积0.9万亩,占全域面积的24%。浙东古运河萧绍段、杭甬运河横穿而过,三条东鉴湖水系不仅积淀了陶堰的古韵风华,也孕育了不少“陶堰风味”。

  “陶堰风味”带来共富机遇

  金秋时节,浙东古运河静流如歌。早上6点多钟,运河边的陶堰老街便热闹起来,邵力子故居旁的一间百年老宅里,章瑶娟和丈夫正在做手工挂面。

  “做挂面是力气活,也是技术活,还要看天气。阴天和雨天都做不了,大风天也不能做,一定要大太阳的日子,晾晒的面条才好。”章瑶娟说。和面、搓面、压面、晒面……基本都是手工操作,对做面人的控制力和经验就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纯手工操作,狭小的空间内,还有一台上世纪80年代的压面机辅助压面,面皮至少要经过四次反复碾压,才能切成面条。

  每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古运河旁都会晾起这“白色纱幔”,清幽的麦香吸引着一个个过往的人,这份朴素的制面手艺已经传承了60多年。

  章瑶娟说:“运河边的陶堰没变也变了!”

  依托东鉴湖、浙东古运河等优势自然资源,陶堰的改变,不仅铺陈在目之所及,更体现在村民日渐涨鼓的“钱袋子”里。随着乡村生态旅游的不断深入,像手工挂面这样的“陶堰风味”为千家农户带来了共富机遇。

  2022年5月,“山野湖畔的诗意”农创体验中心在鲁迅故里正式开启。白塔酒、生态大米、土蜂蜜等近20种来自陶堰街道的特色农产品入驻,并通过“寻味陶堰”品牌整合运营,帮助村民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同期,陶堰街道还推出了民乐原乡田园综合体“半分田”认领计划,让城市居民到陶堰圆梦“归园田居”。

  不仅如此,陶堰街道浔阳村还由村集体牵头开出了一家“陶堰八味体验馆”,以河鲜为主打的特色“八味”美食,把老底子绍兴人的家常菜搬上餐桌。一锅咸菜笋片胖头鱼取名“鉴湖风情”,一盘葱烤鲫鱼意为“鱼跃龙门”……

  宋代王十朋的评说十分精当:“杭之有西湖,犹人之有眉目;越之有鉴湖,犹人之有肠胃。”依水而生的陶堰街道历来是农业重镇。几个月前,绍兴黄酒集团、绍兴市银龙农场和浙江绍兴鉴湖省级湿地公园管委会三方签约,在陶堰街道境内的鉴湖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共建“古越龙山绍兴酒鉴湖糯稻基地”,这也是按照“生态化种植、数字化展示”要求建设的全国首个绍兴酒糯稻基地。首批签约打造的基地面积为1000亩。

  据介绍,“黄酒+”模式将为陶堰农业带来新的附加值,今后将以黄酒原产地保护区基地为依托,整合鉴湖湿地公园生态资源,完善旅游休闲度假设施,打造东鉴湖农业生态休闲区,提升鉴湖湿地公园的旅游服务质量和区域旅游品牌,进而赋予周边乡村新空间与新未来。

  “人文古迹”扮靓古运河畔

  运河水清如镜,流淌着河边人家的灵气。或许正因受浙东古运河的润泽,自古以来,陶堰俊彦迭出,涌现了许许多多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艺术家和科学家,有着“江南人才名镇、历史文化古镇”等美誉。

  据不完全统计,出自陶堰的历史名人有270多人。明、清两代出自陶堰的进士就有43人(入翰林院6人),举人112人。近现代更是人才济济,有和平老人邵力子、教育家陶行知、美术大师陶元庆、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陶孟和等。街道内有国家级文保单位2处、省级文保单位2处、市级文保单位4处、各类文保点16处。

  运河旁,邵力子故居已修缮一新。

  “邵力子故居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邵力子先生青少年时生活过的地方。去年我们对邵力子故居外围环境进行了整体改造提升,建设故居外围小广场并进行亮化。同时,对故居展陈内容进行了补充提升,结合现代展陈手段更新陈列形式,提升参观体验。”陶堰街道党建办工作人员陈扬介绍。

  事实上,作为江南人才名镇,在开发生态资源的同时,做好历史文化传承一直是陶堰的重点工作之一。

  陶堰街道宣统委员吴子园说,2022年,陶堰街道全面启动了“文化铸魂”工程,以浙东运河文化为主线,深入实施陶堰人才名镇复兴战略。除了修缮邵力子故居,陶堰还将推进老街渐进式更新,打造成一条运河文化水街,包括保护焕新泾口大桥、陶成章故居、秋官里进士牌坊、邵力子故居、南野堂、茅洋桥等多处文物保护点。加快推进陶堰老街改造提升,不断擦亮名人文化品牌,并将这些景点串联成线。同时,深度融入“一廊三带”建设,结合本地手工酿酒技艺、水乡书画创作等传统民俗文化,打造属于陶堰自己的文创空间。

  历史翻过了一页又一页,运河流淌了一年又一年。古老的陶堰在古老的运河边,显然找到了一条依托生态优势带动农文旅产业的新方向。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245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