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

首页>地方频道>绍兴>要闻

“以人为本”推动民生进步 绍兴争创共同富裕示范城

  政之所兴,在利民心。

  绍兴市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民生进步”新目标——到2026年,共同富裕和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水平全国领先,人的全生命周期美好生活需要得到更高水平满足,成为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6以内,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入全国“10强”。

  眼下,绍兴各地各部门积极落实绍兴市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持续解民忧、促民富、惠民生,协同推进群众物质富裕、精神富有,争创共同富裕示范城。

  “扩中提低”缩小收入差距

  近日,绍兴推出“增值式”人才服务十条,涵盖完善人才政策兑现“容缺”机制、外籍人才“一件事”改革、提升本土人才获得感等内容,多方面为人才开辟“绿色通道”,让人才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

  以打造“最安心就业城市”为目标,绍兴连续8年迭代升级人才新政,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高层次人才松绑赋能,形成了从顶尖到基础,从海外到本土的“全覆盖式”人才发展政策体系。

  在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绍兴大力推广“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数字场景应用,扎实推进高质量就业社区(村)建设,让人民群众安其岗位、乐其职业,擦亮绍兴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底色。

  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是争创共同富裕示范城的又一重要抓手。近年来,绍兴创新农民权益价值实现机制和闲置资源资产激活路径,在全国率先试点实施“闲置农房激活计划”,“闲置资源全域激活”“三权三票”“资格权跨县实现”等相关经验做法走在浙江乃至全国前列。

  截至8月底,全市农村累计引入闲置农房激活项目7476个、社会资本132.2亿元,激活闲置农房2.4万宗,每年分别为村集体、农户增收4.5亿元、8.4亿元,形成了整村全域激活的“王化模式”、多村联动激活的“岭南模式”、农房筑巢引凤的“白雁坑模式”等五种模式。

  随着“扩中提低”改革的深入,绍兴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2023年上半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470元,增长6.2%。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为1.67,较上年同期缩小0.02。

  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是一块全面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蛋糕。绍兴聚焦“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所得、病有良医、老有康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七大领域,深入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不断增强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优质化。

  “放心托安心育”普惠服务提升工程,是绍兴2023年的民生实事项目,也是绍兴实现“幼有善育”的重要措施。截至8月31日,全市新建公办托育机构(驿站)已完成104家,完成率104%;全市53个未来社区、现代社区实现托育服务覆盖,完成率81.57%;等级托育机构已完成36家,完成率94.74%;新增托位3387个,完成率125.44%,普惠托位完成2970个,完成率183.33%。

  绍兴市新昌县托育中心是新昌首家公办公营托育中心,目前共运营商城园、天澜府园、珺悦园、南明园4个园区,共提供453个托位。接下来还拟建羽林、鼓山托育中心,继续扩大普惠性托育覆盖面。

  接下来,绍兴市卫健部门还将高水平推进健康绍兴建设,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能力、医疗服务体系、数字健康、健康服务、行业治理六大领域现代化建设,服务引导5家省级医院绍兴院区加快建设、规范运营,打造区域医疗高地。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是全会提出的重要要求。2023年上半年,绍兴民生支出304亿元,其中教育支出同比增长11.9%。绍兴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姚国海表示,要保质保量争一流,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职业教育贯通融合、终身教育普惠共享,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

  养老、住房保障、社会保障等其他方面的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工程,也在加快推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擦亮精神共富文化底色

  9月17日晚,“你好!礼堂”全省礼堂日联动直播(绍兴场)暨柯桥区文化礼堂十周年巡演闭幕式在柯桥区齐贤街道齐贤村文化礼堂成功举行。T台走秀、歌曲联唱、戏曲小品等节目轮番上场,赢得台下观众阵阵掌声。

  放眼全市,这样充满欢声笑语的夜晚,随处可寻,尤其是绍兴自2022年6月正式启用“绍兴数智礼堂”应用以来。“绍兴数智礼堂”现有“服务点单、视频点播、互联直播、互动共享”四个功能模块,已为全市1572家农村文化礼堂插上了数字翅膀,该应用还获评浙江省数字文化系统优秀应用。

  迭代升级的“数智礼堂”成了百姓的精神家园,而各类博物馆则让市民拥有了更多的精神生活憩息地。

  近年来,绍兴围绕“文博强市”目标,全面启动“博物馆之城”建设,已逐步形成以市级博物馆为核心、县级综合性博物馆为重点、专题博物馆为特色、非国有博物馆和乡村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体系。先后建设打造了绍兴博物馆新馆、浙东运河博物馆、大禹陵纪念馆、绍兴名人馆等一批体现绍兴特色的文博场馆;组织策划了“博物馆奇妙夜”“爱上博物馆”系列活动和徐渭、陈洪绶、任伯年等绍兴籍名家书画作品展,赋予绍兴古城最典雅、最具辨识度的“博物馆气质”;发布了《时间印记》文物专题片、《共建绍兴“博物馆之城”倡议书》、“博物馆之城”十大研学游线,接下来还将出台《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的实施意见》,努力探索形成“博物馆之城”建设的绍兴案例。

  同时,高质量推进古城项目群建设,加快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打造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文化标杆城市。

  眼下,绍兴古城正探索古城景区街区一体化运营新模式,以激活“历史+人文”。如在打造徐渭故里过程中,通过对3个老旧台门的活化利用,将老台门和古朴的民居及大乘弄、开元弄的古巷,与青藤书屋融合在一起,打造成一个韵味无穷的博物馆,拓展了徐渭文化新空间,成为游客沉浸式文化休闲体验的新天地。

  2023年是设立古城保护日以来的第5个年头。5年来,绍兴古城保护利用工作结出累累硕果。绍兴先后出台《绍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议事规则》《绍兴古城保护基金管理办法》等多个基础性文件,每年确定一张古城保护利用工作清单,项目总投资约400亿元,累计完成约140亿元。2023年绍兴还出台了《关于推进绍兴古城“文商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做深古城文商旅融合文章。

  绍兴市文广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胡华良表示,“历史+人文”是绍兴城市发展的灵魂和支撑,文旅系统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深入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为主抓手,切实做好绍兴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保护、开发利用、串珠成链文章,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全力打造绍兴“融”得自然、“合”得协调的“诗与远方”新篇章。(记者 诸丹萍 见习记者 朱灵斐)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35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