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绍兴而言,一个必须回答的发展命题是:如何提升城市能级,变沪、杭、甬等大城市日益明显的“虹吸效应”为“溢出效应”;如何提高“资源小市”的资源配置效率,更好实现集约发展、持续发展。
站得高方能看得远,大格局才有大空间。“十三五”开局之年,绍兴以强烈的危机意识,以宽广的视野和开阔的胸怀,探寻发展方位,审视发展路径。全市上下坚持一张图、一盘棋,着眼全市域大市区谋篇布局,着力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充分发挥各类平台吸附力,在开放外联中拓展空间,蹄疾步稳,坚定前行,迎来了令人振奋的发展新气象。
区域协同,释放“核聚变”能量
绍兴的城市框架已逐步拉大。跨入“十三五”,我市以全市域统筹、大市区融合、一体化发展的理念推进各项工作,把大城市作为承载发展的最大平台,让各种要素在更广阔的空间中产生“核聚变”,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牢牢拉紧“市区融合”这张网,致力提升中心城市集聚力辐射力,牵引全市协同发展。国土、规划等部门统筹各类资源要素,社保、医保等政策统盘规划,规范三区的道路、市场主体名称……今年以来,4大类38项市区融合工作清单任务逐一落实,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协同发展、共享发展迈出崭新步伐。副市长丁晓燕说,市区融合是惠民之措,今年以来,我们着力推进教育、卫生服务融合,让三区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
“坚持全市域、大市区理念,推动协同发展,才能提升城市能级。”市发改委主任傅陆平说,只有提升城市能级,推动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绍兴才能在区域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在拓展中心城市空间的同时,诸暨和嵊新城镇组群发展也高歌猛进。今年,嵊新协同发展作为全省改革试点,串联嵊新两地中心城区的公交线开通,嵊新污水处理厂二期启动扩建,空间布局规划等许多具体目标要求正在无缝对接。诸暨构筑“北承南接”新格局,着眼全市域和周边都市圈,打开发展新大门。
新昌的空间资源有限,嵊新协同发展,也有力提振了广大企业的发展信心。“站在全市域的角度谋划发展,这样的发展更有潜力。”嵊州市委书记孙哲君说。
平台拉动,在集聚中迸发潜力
“十三五”期间,绍兴要构建集约高效生产空间,产业要更具竞争力,必须充分发挥大平台的吸附作用。市商务局局长施新民说:“向平台要发展空间,经济才能进一步扩张和提升。”
今年1~10月份,全市13个省级以上功能区累计实现工业产值5403.5亿元,占全市的67.9%。在土地资源、投资政策、政府服务等方面,开发区功能区的优势更加凸显。
强链补链优增量,筑巢引得凤凰来。“企业在产业集聚中才能迸发更强大的创新力,拓展市场空间。”“苏泊尔”有关负责人说,“苏泊尔”二期环境家居项目再次敲定袍江。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说,这几年随着配套型项目、产业链集聚完善,一些大项目、大企业有意在袍江开发区安家了,绿宇环保纺织品循环再生利用等15只重大项目,已有12只开工。
加快建设特色小镇,为区域发展提供新载体。“特色小镇是我们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和主抓手。”绍兴市委常委、诸暨市委书记张晓强指出。袜艺小镇、酷玩小镇、e游小镇、越剧小镇、航空小镇等风生水起。黄酒小镇的开发,让东浦小镇成为绍兴古城一张“金名片”,以产业为主的湖塘片区,集聚黄酒生产基地,引领黄酒产业潮流。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33个市级特色小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7.2亿元。产业空间提升的同时,还吸引众多大学生创业者、大企业高管、科技人员及留学归国人员投资创业。“空间上的集聚,意味着内涵上的延伸拓展,这样的特色小镇才能真正成为‘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重要功能平台。”市发改委主任傅陆平说。
“平台的打造和集聚,拓展的是产业空间,提升的是创新力。”市委党校教授杨宏翔认为,依托这些平台做深文章,引进生成一批高端优势项目,这正是绍兴优化产业结构的新路子。
交通驱动,从产业布局找空间
交通路网是一座城市的骨架脉络,“骨骼”强健,城市才有扩张力,产业才有依附力。我市按照大交通的思路,统盘考虑交通建设与产业布局、城市建设的关系,增加交通基础设施供应总量,拓展新的有形空间。
交通,打通了绍兴与周边城市群的脉络,带来城市发展新机遇。副市长钟洪江说,我们从最大化带动城市开发和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高度,谋划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推进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四网”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最大限度发挥交通对发展的先导和牵引作用。
“十三五”开局这一年,交通建设为绍兴书下浓墨重彩的篇章:铁路绍兴站迎来始发列车,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式拿到国务院批复,杭绍台铁路先行动工、杭绍台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杭甬运河迈向“通江达海”、三区融合大动脉群贤路延伸……
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布局,是产业布局的重要支撑。“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力方向,正是绍兴产业的成长空间。”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十三五”期间绍兴将投入约1500亿元,发力综合枢纽交通建设,把路网设计好,把发展空间预留好,使绍兴跃升为长三角重要的区域交通枢纽城市,利用“交通走廊”发展“经济走廊”。
路网建设,对大企业、大项目的带动力正在显现。总投资11亿元的世纪联华物流配送中心落户杨汛桥。“选择来杨汛桥,就是看中这里的交通圈和区位优势。”杭州联华华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严梦伟说,地铁通了,高速近了,轻轨便了,企业发展空间也更大。
内外联动,向国际舞台要市场
适应经济新常态,用开放姿态拥抱世界,打开的是城市经济发展空间。副市长徐明光说,实施大开放战略,推动“四外联动”融合,促进了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上海自贸区,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发展新空间。今年,绍兴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向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4个城市派驻专业招商小组开展精准招商,在生态、产业、交通、城市化、对外开放等领域全方位对接提升,深度融合。
舞台有多大,市场就有多大。今年,绍兴积极拓展、整合海外资源,不断激发绍兴企业对外拓展活力。1~10月,全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567.6亿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1.67%。“世界经济的舞台,是一个各种资源融合的舞台。”市商务局局长施新民说,置身国际空间寻发展,是绍兴的必由之路。
抢占国际舞台,实行海外并购,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卧龙集团计划投资16亿美元收购美国公司控制系统、发电机等部分产业,“万丰”成功并购美国Paslin机器人公司、捷克3个飞机制造项目之后又收购加拿大钻石飞机工业公司。截至目前,我市有42家上市公司开展199起并购,交易金额486亿元。其中2016年有13家公司开展19起并购,交易金额85亿元。
虚实相济,插上“互联网+”翅膀,绍兴经济发展正在形成新蓝海。今年,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势下,依托互联网的无限空间,绍兴积极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绍兴“智造”迈上新台阶。今年,全市企业涉及两化融合类项目有42个,信息经济类项目109项,两者合计总投资75亿元;诸暨市入选2017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域,新昌县入选为2017年省农村信息化示范区域。
今天的绍兴,正处于大城市建设的关键期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最近,市委市政府专题研究绍兴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立足全局找准城市发展路径和方向。我们相信,绍兴还将在城市定位、空间结构、平台搭建、产业布局、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寻找发力点,擘画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