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06日讯 绍兴“专利达人”不少,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热情更是高涨。昨天,记者从市知识产权局了解到,今年前7个月,全市专利申请总量就达到1.36万件,同比增长63%。
知识就是生产力,可是专利转化成生产力却并不简单。知识产权部门表示,并非所有专利都能“物尽其用”,有相当多数量的专利“出生”后,一直停留在“婴儿期”。特别是个人申请的专利,成功转化为生产力的比例很低。
发明“新型斜式斑马线”而被很多人熟知的市区“草根发明家”张首鸣,最近又申请成功了一个环保方面的专利。昨天,他告诉记者,虽然手头上已有近20个专利,但目前只有“新型斜式斑马线”这项专利得以运用,其他专利还“待字闺中”,他希望这些专利能“盘活”。
上虞“发明大王”周云正也有同样的烦恼。他说,自己喜欢搞一些小发明,现在已成功申请60多个专利,除一些涉及等离子空气净化方面的专利开始产业化,还有很多专利在“沉睡”。
近年来,绍兴诞生了一批“专利达人”,很多人拥有几十张专利证书,但多数专利仅停留在证书阶段。不仅是个人,绍兴成功申请专利的一些企业,也有不少专利成果没有转化为生产力。
“绍兴各地的专利申请数量每年在增加。”市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说,截至去年底,绍兴历年累计专利申请量已突破10万件,达到11.46万余件,专利授权总量8800多件,同比增长35.7%。无论是专利申请量,还是授权量,在省内均排名靠前。
“许多专利的转化率和利用率之所以不高,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市知识产权局工作人员说,有的企业担心专利被侵权,有的企业申请专利仅为拿补助。而许多个人专利持有者,因为缺乏足够的资金和平台,有了专利却无用武之地。
再好的专利如果没有转化和利用,也不能发挥价值。针对现有专利方面的政策还不完善的情况,目前相关部门正在考虑出台一些政策,对重要专利成果通过提供税收、财政优惠等政策加以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