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是朋友,也不是亲人,甚至素不相识,却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大家长”——董志祥。2013年初开始,身患重症的董志祥把自家老房子装修一新,无偿提供给本地及外省的病友暂时居住。
市区府山街道的合作弄内,有一间7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分上下两层,已有20多年历史。房子主人董志祥今年53岁,曾是一名驾校教练,平日里他和家人住在城南,空闲时会来照看一下老房子。2012年12月,董志祥不幸患上肝癌,手术后,右侧肝脏被切除四分之一,病情稳定了下来。
生病期间,董志祥加入了绍兴市抗癌协会肿瘤康复学校,和病友们相互勉励,共同抗战病魔。其间,董志祥看到,柯桥区钱清镇、平水镇等路途相对较远的病友,来绍兴市区的医院看完病,如果次日要复诊,需要来回奔波,这对于一个病人来说,十分辛苦。于是,他请来装修工,把自家老房子粉刷一新,还买来几张床、电饭锅、微波炉和洗漱用具等,无偿提供给病友们暂时居住。
钱清镇的小张是第一个来这里居住的病友,住了三天,董志祥天天来看望他,给他带来水果、蔬菜等。自从生病后,董志祥从网络、书籍上学了一套对身体有益的按摩法,小张做完治疗回来,董志祥就给他按摩。半小时后,董志祥累得气喘吁吁,但看到小张的病痛有所减轻,心里特别开心。
小张受到董志祥的悉心照顾,很感动,离开时,写了“爱心之家”四个字,贴在门口,并通过网络,将“爱心之家”的信息告诉了病友们。
从此,“爱心之家”在众病友间传开了,来这里暂住的病友络绎不绝。去年6月,是“爱心之家”“房客”最多的时候,住了五六个人。除了本地病友,也有来自甘肃、云南等地的。
病友多了,董志祥更忙了,帮他们一个接一个按摩,从不嫌累,每当病友们感到过意不去时,他就笑着安慰:就当我是在锻炼身体。
渐渐地,病友们把“爱心之家”当成了自己的家,有的做饭、有的扫地,互相勉励,交流治疗经验等,这个特别的大家庭常常充满了欢声笑语。
董志祥从书上得知,红豆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便琢磨着用布把红豆缝在衣服夹层里,做成一件件“红豆背心”,给病友们穿上。病友章师傅说:“‘红豆背心’很保暖,穿着浑身舒服,老董的‘土办法’还真管用。”
值得一提的是,家住市区的严翔鹂大妈、孙大妈等人知道“爱心之家”的故事后,被董志祥的精神感动,主动来到“爱心之家”帮着照顾病人、做家务。
记者看到,大妈们有一张“义工值班表”,时间是早上9点到下午4点30分。两个月前,66岁的孙大妈买来一台价值近千元的专业缝纫机,放在“爱心之家”,用来缝制“红豆背心”。
“其实我没付出什么,房子是自家的,一个月水电费也没多少,平时买点菜,和病友们一起做着吃,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董志祥说,“‘爱心之家’很受病友们欢迎,我这个‘大家长’会一直当下去。”
编后
因为疾病,他拥有了一大群病友;因为有爱,他和他们在同一个屋檐下抱团“取暖”——53岁的董志祥面对人生的困境,依然想着能为别人做点什么,依然不忘自己的社会责任,在“爱心之家”里酝酿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人间真情,坚守着一块属于他的道德高地。
谁都明白,拥有一间处在闹市区的空房子意味着什么,更何况一个需要大把用钱的重症病人。但是,在生命和健康的天秤上,金钱的分量有时可以小到忽略不计。不过,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出这道算术题的,而董志祥给出了一个漂亮的答案。
生命可能很脆弱,意志可以很顽强。董志祥以特有的方式传递着温暖的力量,展示着小人物的大爱之美,用满腔热情培育着爱的花蕾,这样的绽放,格外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