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市场监管局聚焦企业使用管理关键,全省率先构建“人防、技防、设施防”三位一体防控体系,以智能化、信息化破题,直击安全生产根源问题,筑牢安全防线。
突出信息化监管优势,着力完善智慧防控体系。搭建非现场监管“高速路”,依托区级信息化指挥中心,全力打造14个镇、街分局信息化指挥室,构建“1 + 14”上下联动监管体系,借助“互联网+监管”,对全区超700家重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作业区实施远程视频监控,实时盯防、定期回看,即时揪出违法违规操作,将隐患扼杀在摇篮。构筑风险隐患“隔离墙”,借助大数据剖析事故成因,针对高危设备和事故高发区推进技改。锅炉房内安装人脸识别监控,对人员进出实时监测,异常情况自动向企业发短信预警。叉车启动系统设置身份识别装置,阻拦无证操作,预警超速、未系安全带等违章行为。起重机械行走机构配备声光报警装置,提醒人员远离危险区。目前,锅炉技改率100%,叉车技改率94.7%,已发送锅炉运行预警1987条、叉车违规预警2324条,设备本质安全显著提升。
抓牢人员关键环节,全面夯实企业主体责任。将提升企业主体责任列为重点工程,专班推进。线上发力,配齐安全“双保险”,分片区召开推进会,督促企业依规配备安全总监、安全员,并通过信息化系统公示,迅速实现全区5681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两员”全覆盖。训考结合,提升人员 “硬实力”,精心编制题库,组织“两员”线上自学。开展11场线下集训,对1200余家高风险、规上企业集中培训。对4800余名“两员”进行能力考核,不达标者暂停任职。举办起重机械技能竞赛,85名安全员、43名作业人员参与决赛,以赛促学强本领。优化监管,确保责任“落地实”,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为导向,优化日常检查、督查内容,重点核查企业管理制度落实及“两员”履职。针对问题,指导企业“一企一策”制定整改方案,助力企业夯实安全根基。
监管服务双向奔赴,促进安全经济全面发展。坚持安全监管与营商环境两手抓。护航重点项目“加速跑”,主动对接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针对汉森科技特种设备生产许可证难题,赴北京向总局汇报,协调评审组将其列为疫情后首家境外评审美企,并协同省局压缩评审、取证周期,助力企业年内落地投产。制度领航,规范管理“新航道”,省内率先编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管理规范》地方标准,梳理管理要点。编制《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告知服务手册》,涵盖业务流程、风险点等信息,为企业自查自管提供便利。守护民生安全“生命线”,开展电梯安全质量提升行动,邀请省专家为15年以上老旧电梯免费“体检”,提出179项问题并完成整改。强化燃气安全整治,对充装单位实时监控、每月检查,对气瓶检验机构逐一清查,立案查处违规单位,清理民用液化气瓶虚假信息,让燃气气瓶监管全程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