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鞋,一种曾经在山区农村很常见的鞋子,物美价廉,结实耐用,过去有许多人以编草鞋为生。但如今,编草鞋的手艺人越来越少,这一门民间手艺濒临失传。
下管镇芦山村65岁的张小仙老太太是个编草鞋高手,也是绍兴市工艺美术五星级民间人才。从12岁开始到现在,她编了50多年草鞋。昨日,记者专程采访了这位老人。
“今天你大老远跑到这里来,想知道编草鞋的事,好,反正我手里忙着,嘴里闲着,讲给你听,两不误。”张小仙说着仰头笑了起来。从老人嘴里,记者得知了她编草鞋的故事。
“那个时候,村里的每家每户、老老小小都会编草鞋。我也从12岁开始,就跟着父母学编起了草鞋。”张小仙说,在她的记忆里,上世纪60年代,在芦山村,编草鞋这门老手艺,一度成为当地村民谋生度日的主要经济来源。当地村民经常会将编织好的草鞋,拿到镇上去卖,再换一点油、盐、细粮。那个时候她每日叫卖草鞋的收入,足以养活一大家子人。
张小仙老人说,她已经做了有50多年的草鞋。手工制作草鞋看似简单,其实工序比较繁琐。先得从山上砍下竹子,做成编织草鞋的竹麻绳。再用搓好一根小拇指粗的主绳,将其折为四股挂于草鞋耙上中间的木片上,主绳尾端系于腰间的绳子上,绷紧主绳从前至后地打鞋底。当鞋底打到两寸时,便按预先设想的位置扭好四只鞋耳,最后捆鞋后跟。经过一番搓、挽、擀,要花20多分钟,一只草鞋才能打好。
“旧时村民穿着的草鞋,都是这样打出来的。”张小仙说,尽管工序繁琐,但一双草鞋上山砍柴没有几次耐穿,牢固的一礼拜就要换一双。但因为草鞋轻便、透气、防滑,以前除了农村人,不少城镇人也专门到村里买草鞋。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在,笨重的草鞋被轻巧的棉鞋所替代,草鞋市场开始走向衰退,村里许多人就开始不编织草鞋了。
尽管如此,张小仙却不愿意放下编草鞋的手艺。直到现在,张小仙仍在编着草鞋。“现在草鞋还是有用处的。前两年绍兴祭祀大禹的时候,订出好几百双。”张小仙说,“草鞋穿得人少了,但是孝道、节俭这些传统家风不能忘呀!更何况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我们还得把它传承下去。”
据了解,随着2014年芦山村成立草编协会后,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指导下,现在每隔一个月,以张小仙等人为主的老手艺人,都会在芦山村当地进行草编手艺的“传帮带”活动,传授给年轻的农村人这门老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