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日报社首席记者钱峰和他的“老搭档”、绍兴日报社图片部主任袁云从上海浦东机场飞赴里约采访,开启了他的第三次奥运采访之旅。在出发前,许多朋友在微信上给他留言,注意人身安全,注意寨卡病毒,有的朋友笑称,他们这次采访是“里约大冒险”。
经过20多个小时机舱内的“蜗居”,他们抵达了里约国际机场,下了飞机都喊着直不起腰了。但到达里约后,他们还是感到很幸运的。因为当他们刚从迪拜机场飞出后,一架客机起火,整个机场被关闭,众多游客的行程被耽误不说,还经历了一番惊险。
而对钱峰来说,相比4年前的伦敦奥运之行,他最大的感受是当今资讯变化之快。“当我们还在迪拜飞往里约的空中时,我的同行们已经从网上知道了迪拜机场客机起火的消息。原来现在的国际航班,大都开通了空中Wi-Fi,虽然上网不太稳定,而且还需要付费,但至少可以不像之前在飞机上一无所知。而我则掏出笔记本电脑,将写好的稿子发给报社。”
里约的枪战、贫民窟和“黑臭河”等,大家似乎对那里有着一些不好的印象。“虽然事实如此,但并非全部如此。”钱峰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里约的环境,正如它的名字,非常美。他们沿线经过靠近大西洋的滨海大道,只见草木葱郁、鲜花盛开,再加上蓝天和碧海,还有林立的高楼。“里约当地人比较热情,当我们向居住在同一小区的居民问路时,他们会很友好地接受你,有的自己不会说英语,还去叫来会英语的同伴,让他乡的我们感动不已。”
“来巴西后,与北京奥运会和伦敦奥运会相比,最大的问题是语言沟通。”钱峰告诉记者,来巴西前,他们以为巴西能说英语的人会很多,但事后发现他们大多只会说葡萄牙语。因此,在打车、问路时,更多利用书面语和肢体语言来沟通。巴西的许多地名和赛事信息基本上是葡萄牙文,既无法识记,也无法了解。“有时我们交流用手机翻译软件,通过英语再中转,但有许多翻译错误。如一次打车回家,司机用翻译软件说经过的地方被封道了,但翻译出来的文字显示路上有许多‘锁’,弄得我们一头雾水,到后来才明白。”
聊到这次巴西之行的采访任务,钱峰告诉记者,这次绍兴有3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分别是田径、游泳和赛艇,因此,他们的报道重点是这3个项目。除了做好这3名运动员的独家报道外,他们还关注奥运会开幕式和其他浙江籍运动员的比赛。绍兴日报社还专门为钱峰开设了一个栏目《峰言峰语》,每天在《绍兴晚报》和新媒体上进行刊发。因此,对于钱峰而言,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
“作为一名赴里约采访的地市级媒体记者,我们遇到的困难更多,享受官方的资源相对较少,我们采访的开幕式和比赛都需要购票,我们出入的交通都是自己解决。当然,因为有前几届奥运会的经验,我们都一一克服,但付出的精力非其他记者能比。”钱峰讲述采访中的不易时这样说道。
“就说参加开幕式采访那天的经历吧,我们先通过高价买到门票,在当天下午1点就出发去开幕式的地方——马拉卡纳体育场采访。那里距离我们住所有30多公里,打车需要一个多小时,因为封道我们步行3公里才到达场馆。到了5点半左右,场馆门口已排起了长队。然而,就在我们排到入口时,安保人员对我们的照相器材提出了要求,说不能带入场内。问是否有存放的地方,他们说‘NO’。我们用尽一切办法,一直等到近晚上8点开幕式前还是无济于事,决定硬着头皮冲一冲。而这次安保却顺利得多,当我们带着装满照相器材的大背包从安检口通过时,欣喜地急忙冲向观看台。”钱峰略显兴奋地讲道。
开幕式结束后,钱峰一行步行离开场地坐上出租车时,已经接近凌晨1点,这时他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微信:“一天步行近2万步,场外等了四五个小时,到凌晨1点还饿着肚子,回去还要通宵写稿子,观看这样的开幕式,究竟是快乐还是痛苦呢?”
自从来到里约后,钱峰一天的睡眠时间只有三四个小时,像开幕式晚上通宵工作,而第二天一早又赶往赛艇比赛场地。在刚到里约的四五天里,他们为了节省时间,有的时候一天只吃一餐,而且主要还是从国内带去的方便面和饼干。
听到这里,记者不由得感受到采访里约奥运记者的不易。而结束交流时,已是巴西的夜晚,钱峰还要继续赶着他的稿子,继续为第二天的采访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