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定一个主题,把一年级的语文、数学、外语、美术、音乐等学科内容进行整合,这种“全课程教学”方式已在成章小学试行了几次,孩子们普遍反映“很好玩”“容易学”。
“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好吗?我来描述一下班里的一位小朋友,请大家猜猜他是谁。”日前,绍兴成章小学(蕺山中心小学迪荡校区)一(6)班的教室内,一堂与众不同的课正在缓缓展开。
乍一听,许多人会以为这是一堂语文课,正在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然而随着内容的深入,老师突然结合小朋友们的描述,教起了英文单词:“刚刚你讲到最好的朋友有一双大眼睛,那你知道眼睛在英语里怎么说吗?eyes,对了!耳朵呢?ears,真棒!”而课堂的最后,老师请小朋友们在纸上画下自己好朋友的样子,课堂瞬间又变成了美术课。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是我们学校今年正在探索的一种教学方式,称之为‘全课程教学’。”学校老师陈骏介绍,这种教学方式通过设定一个主题,把一年级的语文、数学、外语、美术、音乐等学科内容进行整合。
陈骏说,他们在备课中发现,很多学科内容是可以互通的。“如一年级中,语文课《我是小学生》可以和美术课‘我的新朋友’联系起来,数学课上教的数字也可以和英语课数字的学习联系起来。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随着老师的引导,打通学科壁垒,在饶有兴趣的学习情境中,进行综合性学习。”
据了解,“全课程教学”往往通过某个主题来串联。
每个主题背后都可以深挖出许多相关的内容,涉及到许多门学科,所以一个主题往往要通过多堂课,甚至是一个阶段来完成。
像成章小学这个学期就只给一年级学生设计了两个大主题,分别为“喜欢你,在一起”和“我爱我自己”。前者结合新生入学,帮助他们融入班级、融入学校、融入学生身份,后者则是让他们认识自己、保护自己,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老师们可以根据班级实际分列出许多小的教学主题。
蕺山中心小学校长(成章小学校长)叶燕芬表示,“全课程教学”是推动学科全面融合的综合性课程改革,是在遵循新版课程标准基础上的一种创新,我们在迪荡校区一年级新生中尝试,目的是让他们尽快认识新学校、新老师和新同学,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主题的选择既要综合考虑各学科的教学要点,又要兼顾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我们反复斟酌。同时,课堂环节也经过精心设计,既符合低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有很多互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说,课程的设置完全体现了我们这个新办学校‘开放唯新’的追求。”
据了解,目前“全课程教学”已经在成章小学内进行了几次试行,孩子们普遍反映“很好玩”“容易学”。学校负责人表示,将把这一探索坚持下去,争取每月开展两次“全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