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

首页>地方频道>绍兴>民生

绍兴城中村改造跑出加速度

   近日,绍兴上虞区前一村,一辆辆满载家具的运输车沿着老房林立的小道开出村庄,拐个弯,消失在不远处高楼林立的城北新城。回头看一眼生活了数十年的村庄,村民黎汉青心里有些不舍,但更多的是欣喜和兴奋:"新的生活在等待着我们!"

  从2016年开始,一场以改善民生、腾出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品位为目标的城中村大改造在绍兴蓬勃展开。截至今年9月15日,当地已签约35796户,腾空31774户、建筑面积达1053.33万平方米,同时,排定的100个重点拆后建设项目和20个示范性改造项目正在陆续启动,为绍兴发展开辟广阔空间和全新动能。

  统筹发展

  往北是高楼林立的城北新区,往西是正在高速发展的高铁新区,往南则是现代化气息浓郁的上虞主城区。这是上虞区前江区块2000多户村民所处的城市空间,如今,这里正在不断迸发着勃勃生机。

  而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拆改前,这里布满加盖加层的危旧房,理不清的"空中蜘蛛网"、随意排放的生活污水等乱象随处可见。

  " 绍兴的发展走了不少弯路,部分项目引进和城市建设相对分散,曾经未纳入改造的城中村为绍兴的可持续发展留下了后遗症。"正如绍兴"三改一拆"办常务副主任徐建璋所说,前江区块百姓的困惑也是所有绍兴人的困惑,曾经富饶的鱼米之乡,被越来越多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的城中村拖住了前进的脚步。

  上虞区拆改办分管负责人陈国庆一次次来到前江区块调研,急切的心情一天天加剧。他表示,城中村不拆迁,城北新区和高铁新区的统筹发展将被搁置,环境污染源头无法控制,当地百姓的生活品质难以改善。

  而在嵊州市城南区块,嵊州市城中村改造指挥部副指挥长王志明清楚地记得,城南区块改造启动之初,城市中夹杂着农村,农村中夹杂着众多外来人口,居住环境乱、违法建筑多、基础设施差等问题层出不穷,城中村成了城市的"灯下黑",不仅降低城市品位,也挤压了发展空间,给城南区域改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嵊州"新南向"发展战略的重要跳板,嵊州市城南区块的改造工作也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嵊新协同发展"的关键落点。

  对于城中村改造的紧迫性,王志明心中早有定论:"城南兴,则嵊州兴。城南美,则嵊州美。在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城中村这一伤疤不得不揭,不得不治。"

  如今走进嵊州城南区域,鳞次栉比的高楼、日新月异的道路、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市民幸福感满满。

  规划先行

  凡事预则立。推进城中村改造,绍兴有蓝图有规划。

  2016年,绍兴专门制定无违建创建行动三年计划,围绕重点工程、城市发展、民生改善等部署拆改项目。2017年,绍兴又将城中村改造定为八大任务之一,排定城中村拆迁1000万平方米以上,全面部署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进度。力争到2018年底,全市基本完成城中村改造任务。

  针对当前实际,绍兴将越城区与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边界、越城区与柯桥区边界、越城柯桥袍江三区边界及高铁沿线区域作为四大重点区块进行改造。

  越城区是绍兴城中村改造的重中之重。该区共排定389.5万平方米,涉及52个城中村项目和23个古城更新项目,15000余户居民,超过过去10年的拆改总量。

  东光村是越城区城中村拆改攻坚战的重点。该村是著名的"垃圾街",拥有164间商铺。10多年来,因情况复杂、利益纠葛,这里始终拆不下来。今年1月25日东光村拆迁公告正式张贴。越城区领导挂帅,多部门组成工作组协同作战。各工作组紧紧围绕签约率、腾空率、拆除率三个数据,不分昼夜挨家挨户上门走访、解释政策、做好动员。

  截至9月25日,越城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共拆除10237户约257万平方米。同时针对已经拆迁的地块,越城区加快推进地块清理,防止地块变拆后垃圾场。眼下的越城区,河道水质显著提升,杭绍台高速、新三江闸排涝等省级重点工程建设推进,获得了城市建设、环境改善的双丰收。越城区主要负责人表示,"这是一个凤凰涅盘、浴火重生的过程。"

  在柯桥区柯岩街道,阮社片区改造项目共涉及7个村居、3000余户,建筑面积约80万平方米,是柯桥近年来单体拆迁工程量最大的项目。早在1997年,该区域就被划为城镇建设规划区,村民们搬迁意愿强烈。如今,百姓的愿望已经成为现实。

  2017年年初,柯岩街道成立7个攻坚组,采用"白加黑""5加2"方式蹲守,做好居民思想工作。面对区块改造带来的各种利益矛盾和复杂问题,当地坚持开门听民意,把公开公正贯穿于改造工作的始终。工作小组成员现场办公、全天候作战。

  阮社片区是绍兴大规模推进城中村改造的一个缩影,今年1至6月,绍兴累计完成城中村、旧住宅、旧厂区改造3195.62万平方米,完成省定任务的399.45%,"三改一拆"成效位居全省第一方阵。望着曾经的城中村,柯岩街道办事处主任陈勤告诉记者,阮社片区将打造总投资110亿元的"酷玩小镇",一个集旅游、运动、商贸为一体的产业新镇即将拔地而起。

  连片推进

  " 不能为了拆而拆,通过拆改找准城市定位,腾出发展空间才是目的。"绍兴"三改一拆"办专职副主任吕田表示,通过城中村改造,对绍兴的古城区域进行有效功能疏解,让老城静下来,成为文化旅游胜地,对新城则利用拆后土地有效建设,提升城市品位。

  柯岩街道启动红旗、永进,以及阮社区域7个村居的"城中村"改造拆迁后,为新一轮的城市建设腾出了空间。包括太阳影视文化产业园在内的8个项目正在洽谈中。冠城国际、职业技术学院、妇女儿童保健医院等商业、文化、医疗配套相继在柯岩集聚,城区6条主要道路即将与柯岩接轨,柯南大道、香林大道、彪佳路等相继完成整治,交通条件得到改善,柯岩的城市建设翻开了新的篇章。

  与柯岩街道不同,绍兴四大古镇之一的东浦镇则通过拆改,改出了古镇新面貌。东浦镇是宋代诗人陆游、近代先烈徐锡麟和现代作家许钦文的故乡,亦是绍兴黄酒发源地,故有"水乡、酒乡、桥乡、名士之乡"的美称。原先,东浦镇的主要产业以传统纺织、物流为主,通过"拆、改、迁"的推进,今年,包括赏祊村在内,东浦镇共有5个村的整村拆迁列入拆改任务。

  通过拆改腾出的33万平方米土地,东浦镇将打造黄酒小镇核心功能区块。根据规划,该区块将涵盖名人文化艺术中心、越秀演艺中心、国际酒俗展示中心三大功能区,汇集以黄酒文化为核心的艺术家工作室、艺术品展示中心、拍卖中心,以及水陆演艺中心、酒吧和民宿等。同时,借助黄酒小镇建设和招商,东浦镇将迎来一批文创、民宿项目,为该镇经济的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

  " 拆改并进,重构绍兴水城正是绍兴城中村改造的最终目标。"绍兴"三改一拆"办常务副主任徐建璋表示,城中村改造已有阶段性成果,下一步将重点进行招商引资,项目好中取优。

  " 东方威尼斯"如何找准定位重新起航,答案已然清晰。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66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