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绍兴市专业特色街区谋划建设工作的启动,绍兴老街、绍兴美食一条街等多条特色街规划提上日程,千呼万唤的绍兴特色美食一条街目前终于有了初步选址,位于老城区鲁迅中路的“咸亨新天地”将成为吃绍兴菜的地标。(《绍兴日报》1月23日2版)
食,素为生活第一要义,更为旅游六要素之一。外地人来绍兴,感受饮食文化是必需的。就像到了安昌必吃腊肠、到了西塘必买芡实糕一样,从舌尖上味蕾上感知绍兴风情是一个很重要的体验。吃什么?怎么吃?去哪儿吃?以何种方式打开绍兴美味的魔盒?这值得深耕。如今,绍兴美食一条街的规划恰是解决了“去哪儿吃”的问题,树起一块招牌,开拓一个阵地,让吃货们有个追捧之处,让绍兴美食有个面向市场的大本营,这自然是一种颇务实的打开方式。
作为浙江菜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绍兴菜与杭帮菜同样特色鲜明,风头不相上下。除了霉系列与臭字号的菜品拥趸众多外,绍兴十碗头可是上得了大场面的越菜精品。完善的菜品,合理的搭配,配以黄酒茴香豆,“品味绍兴,唇齿留香”并非虚言。然而,街头巷尾,菜馆林立,坚持主打绍兴菜的已不多见。“外来和尚好念经”,一盆酸菜鱼横扫美食界,让绍兴人见识了什么叫川菜;一份麻辣烫摆上餐桌,让绍兴人感受了川渝饮食文化;更有林林总总的湘菜馆、重庆面、陕西馍、潮汕菜、京味包子相继抢摊古城,带动了几大商圈的繁华,挑逗着资深吃货们的神经。
让绍兴菜在绍兴一家独大,那自然是不现实的,但在川菜湘菜京菜的夹攻下丧失了主阵地,似乎也说不过去。在外来游客眼中,绍兴菜似乎只剩下臭豆腐唱独角戏,这种现状无疑是绍兴菜的故乡沦陷。不是我们的十碗头不好,而是饮食文化的传承不够深入,不是绍兴菜知音难觅,实是我们对传统越菜文化的坚守还不够。试想,嵊州小笼包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风风火火闯九州,以一个单品小吃带动5万人外出做小笼包,数年时间便将嵊州小吃的招牌打响全国数百个城市,每年创收达10亿元。绍兴十碗头难道还不及一个嵊州小笼包?显然不是含金量的问题,而是打开方式不如嵊州小笼包那样与时俱进。
要振兴绍兴菜,需要融合时尚元素,传统的菜品,新潮的包装,在坚持特色的同时注重创新,在老戏新唱的同时把越菜推广出去。要振兴绍兴菜,还需要大胆走出去,嵊州小笼包与新昌炒年糕都有底气去闯荡,全聚德的烤鸭都能卖到绍兴来,十碗头何以不敢攻城掠地一试锋芒?在绍兴美食街扎稳根基之后,不妨去异地连锁拓展,在食林挣得一席之地。要振兴绍兴菜,更需要有营销意识,像推介黄酒那样推介越菜,像宣传越文化那样弘扬越菜文化,围绕营养、健康、民俗做文章,解决好一个“怎么吃”的问题,则绍兴菜发扬光大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