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29629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
作为全国重要的发展引擎,长三角经济“一季报”同样惹人关注——
4月22日,江苏、安徽公布2024年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情况。至此,长三角三省一市一季度经济数据成绩单全部出炉。
一季度,上海地区生产总值11098.46亿元,江苏地区生产总值31020.4亿元,浙江地区生产总值20137亿元,安徽地区生产总值11293.6亿元,长三角三省一市GDP总和达到73549.46亿元,是全国经济稳定恢复的“压舱石”。
5.0%、6.2%、6.1%、5.2%,这是沪苏浙皖一季度的经济增速数字。
横向看,一季度长三角GDP总和占全国GDP的24.82%,接近四分之一,较去年同期的24.49%有一定提升。
纵向比,较之去年一季度(GDP总和69799.12亿元),总量增加3750.34亿元。增速上,上海比去年一季度提高2个百分点,江苏比去年一季度提高1.5个百分点,浙江比去年一季度提高1.2个百分点,安徽比去年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
一组组数据反映出来的,是回升向好态势在延续。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一季度长三角三省一市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出供给良好、需求稳定、效益改善、结构优化等特征,继续发挥经济“挑大梁”作用。
经济数据的表象之下,既有当下之“形”,也蕴藏长期之“势”。这“势”,来自于“新”。
一是新突破。
这个春天,苏浙双双迈上新台阶,看向新“春景”——一季度GDP总量,江苏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浙江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
纵观全国一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长三角板块”依然可圈可点。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共有14个省份一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过万元,沪苏浙皖均在列。
具体来看,一季度上海(24640元)、浙江居民收入突破2万元(21352元),居全国第一、第三。江苏紧随其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86元,同比增长5.3%。安徽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91元,同比增长5.7%,也突破万元大关。
二是新动能活跃强劲。
这个春天,长三角大地上,新产品新项目新产业,正在加速。
在安徽首季度工业经济里,最亮眼的两个关键动能,莫过于电子信息与汽车产业,分别增长36.5%、12.5%。以安徽“首位产业”汽车产业为例,产能也很能说明问题:主要工业产品中,汽车产量增长35%,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45%。
在江苏,全力推进重大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是实现“开门红”“开门稳”的良策。数据显示,今年江苏安排510个省重大项目,其中实施项目450个、储备项目60个,年度计划投资6408亿元。一季度完成投资1669亿元,完成率26%,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浙江工业经济的“新”意,主要体现点之一是在新增企业的带动作用上。一季度,浙江“小升规”和新建投产工业企业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近三成。
视线拉近到黄浦江畔。一季度,上海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9.2%,保持较高增速。值得注意的是,工业投资中,制造业投资在高端芯片研发和半导体材料等制造项目的带动下增长13.4%。
三是新目标春山在望。
这个春天,沪苏浙皖实现全年“小目标”的信心又增。
今年一开局,长三角的“打开方式”就是“拼”。这一点,从年初三省一市同日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就得以窥见——
直面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沪苏浙皖毅然定下新一年的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预期为5%左右、5%以上、5.5%左右、6%左右。
开局“稳”、“新”意多,随着一季度经济报表中的曲线上扬,反映出来的更多信息是,“长三角还将持续上分”。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建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