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材如何向“新”提“质”
从建筑玻璃做到家电玻璃、轨道交通玻璃,层级不断提升;水泥窑技改后产量翻番单位成本下降,竞争力增强……经过多年发展,绿色建材已成为我市百亿产业,在建筑业中占有重要份额。7月10日召开的全市绿色建材观摩暨产业链工作推进会传出消息,我市绿色建材产业将坚持以新质生产力引领行业、焕新产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
一家百强企业的绿色账本
江苏磊达集团业务涉及建材水泥、钢帘线、宾馆酒店、运输物流等多个产业,是我市建材行业龙头企业之一。目前,企业列中国建材500强第36位、中国民营建材100强第5位、世界水泥产能100强第85位。
集团副总经理汤小帅说,这些年来,磊达建材产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已形成年产1000万吨水泥规模。奥秘就是不断转型升级,加快建材产业技术创新的同时,推进绿色建材产业链建设。
钢帘线项目厂房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有5个分厂15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40万吨。去年以来,磊达利用钢帘线厂房屋顶平层,分三期累计投入3亿元,建成48兆瓦自发电机组,均已投运发电,日发电量18万千瓦时,钢帘线生产实现了白天用电“零外购”,尚有部分并网出售。
磊达对五座干法窑进行余热发电改造,通过窑头、窑尾排出废气余热电能转化,提高水泥生产过程中的余热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减轻环境热污染,实现了水泥生产高效节能减排。目前,五台新型干法窑余热发电效率达98%,年发电总量突破1.2亿千瓦时,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5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2672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579.2吨。
2022年以来,磊达先后对四个分厂7台水泥磨进行工艺技术和设备更新综合改造,产量持续提升。待全部12台水泥磨改造到位后,磊达水泥总产能可达2000万吨。
汤小帅介绍,拥有充沛的产能,企业可根据市场需求,用三分之一生产量满足市场需求,可全部实现谷电生产。初步测算,每吨水泥综合电耗可下降17度,每吨水泥降本增效30元左右,仅电差价一项全年可净收入1.3亿元以上,市场竞争力更强。
以含“绿”量提含“金”量
这几年来,东台中玻特种玻璃有限公司产品线不断丰富,主要产品由原先的普通建筑玻璃,升级为高档次、高质量的家电玻璃和交通高端安全玻璃等,是全国最大的单体镀膜玻璃生产基地。公司已为老板电器、火星人集成灶等知名家电企业提供相关配套产品,仅今年春节期间就供应30余万平方米优质家电玻璃。
从建筑玻璃起步的东台中玻,为何产品一路俏销?一个重要原因是不断提升的含“绿”量,其产品均为高附加值的节能产品,从而在产品线丰富的同时,保持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公司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公司积极探索“碳排放双控”并取得扎实成效,公司每年研发投入均超2000万元,主导产品在线镀膜系列玻璃市场占比超30%。
东台市住建局局长曹栋说,2023年,东台绿色建材产业共计开票销售占该市绿色建材产业链开票销售的三分之一;今年以来,该市绿色建材产业已开票销售67.6亿元,新建4条绿色建材生产线并全部投入试生产。
我市绿色建材产业的不断壮大,除了企业的创新,也离不开地方政府的鼓励和支持。曹栋介绍,东台市通过提高绿色建材在政府采购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比重,引导市场主体应用绿色建材,提升建筑品质。对建筑节能不达标、绿色建材应用不符合要求的工程,一律不予竣工验收。
亭湖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资金奖励等方式,鼓励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亭湖区住建局副局长张靓说,亭湖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配套采购,对不同级别的年经营收入首次跨台阶的建筑企业,分别奖励20万元到80万元不等。对采购辖区内建材企业产品的企业,根据其实际采购额给予0.3%到1%的奖励。
百亿产业“强筋壮骨”
建筑业是我市的传统支柱产业,发展绿色建材是建材行业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是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
日前,市政府发布《国家碳达峰试点(盐城)实施方案》,在重点任务责任清单中,推进城市建设绿色转型、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推动优化建筑用能结构加快城乡建设低碳转型三项重点任务,均指向绿色建材。
经过多年发展,全市绿色建材已成为支撑建材行业发展的新动能,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绿色建材规上企业205家,涵盖水泥、砂浆、墙体材料、预拌混凝土、装配式构件、特种玻璃等。今年上半年,全市规上建材企业完成开票销售131.1亿元,实现入库税收4.16亿元。
市住建局总工程师严东鸣分析,尽管成绩显著,但全市绿色建材产业仍存在抵御风险能力不足、产品结构相对单一、产业发展较为粗放等问题,需要增强产业发展信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扩大绿色建材应用范围,壮大建材产业规模,深化绿色建材产业链培育政策和路径研究,明确绿色建材产业链培育重点方向,提出绿色建材产业提升的具体措施。
市住建局局长刘源表示,我市将聚焦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找准新质生产力切入点,加快推进智能建造,激发各方主体发展智能建造的内生动力、创新活力、发展动力,引导建筑企业加快推动“智改数转”,开展建筑机器人、BIM等智能建造技术试点示范,着力锻铸“盐城建造”品牌。提高全市绿色建材产业链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壮大绿色建材产业队伍,推动整个产业集群发展。持续实施绿色建材产业链培育三年行动,力争到2025年开票收入突破4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