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放下,缓慢摇动,使漆自然沾染到扇面,再快速提起!”“哇塞!成功了,这个图案太美了!”如开盲盒一般的体验让围观群众发出阵阵惊叹声。待到扇面风干,再盖上绍兴地标字样的印泥,一把独一无二的漆扇便制作完成了。
在书圣故里,漆扇的制作过程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引得无数游人驻足。以水为引、以漆作画,一把平平无奇的扇子,传递着神秘的东方色彩。
漆扇走红出圈
在仓桥直街、书圣故里、风越里,游客在逛的过程中,都会被一个摊位吸引,那就是漆扇制作。“来绍兴做把漆扇吧”一度成为引流的话题。自绍兴簪花热火爆出圈后,漆扇俨然有了出圈的趋势。
记者了解到,在书圣故里题扇桥,漆扇尤为热卖。大概是与王羲之为老妪扇子题字的故事有关。
在书圣故里摆摊的“野蛮徒步的悦悦”告诉记者,出于好奇,想体验一下摆摊,就利用下班后的闲暇时间出摊,漆扇技巧都是通过网上自学的,简化后的制作工艺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感受传统文化技艺的魅力。
今年4月份,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扬州馆)的一场漆扇制作体验活动,使漆扇手工体验蹿红网络,做漆扇的小陈就是通过那场活动了解到了漆扇。
“觉得还蛮有意思的,我从小学习书法,就挺感兴趣的,了解基本制作技巧后,就开始出摊了。”小陈告诉记者,据他统计,他五一期间在迎恩门非遗集市设摊,每天能卖出150把左右,营业额在4000左右。
有专家分析认为,独特的制作工艺使每一把漆扇都成为了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这是漆扇的魅力所在。而为了让更多人能够体验,当下一些漆扇体验活动采取了简化制作流程的方式,降低了技术门槛,使得初学者也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一把漆扇的制作。这是漆扇能够快速流行的原因。
在DIY过程中,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颜色、图案等元素,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漆扇作品。这种个性化的体验不仅增加了制作的乐趣,也让每一把漆扇都充满了独特的故事和记忆。同时,降低技术门槛也意味着降低了制作成本,几十块钱一把的扇子也因而变得走俏。
扇动千年风雅
漆扇作为漆器的一种,最早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东汉时期,漆器已然成为了重要的工艺品,而扇子作为夏日纳凉的工具,且为文人所好,自然成为了漆器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漆扇的制作技艺在唐代达到了巅峰,漆扇成为了宫廷和贵族的珍贵收藏品,象征着权力和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漆扇逐渐走向民间。漆扇中使用到的颜料是大漆,历史悠久。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漆器的国家。《说文解字》里提到,“木汁,可以髹物,象形,漆如水滴而下”。
严格来说,漆扇本身并不是非遗,传承下来的大漆制作技艺才是非遗。网红漆扇也只是非遗漆艺里的小小一员,但经过巧妙的演绎被赋予了新的生命。看似微不足道的“边角料”就足够让普通人为之惊艳,感受一次“半是匠心独运,半是自然天成”无法预计的快乐。
其实漆扇很早就露面过,只是当初留意的人不多。在央视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歌曲《上春山》报幕时主持人吟诗作对中使用的漆扇就是用国家级非遗的大漆工艺结合漂漆工艺手工染制而成,每一把都是孤品。
水乡浪漫想象
漆扇的快速火爆出圈,展现出了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在绍兴,漆扇尤为应景。
不少漆扇摊主介绍,漆扇完美契合了大家对绍兴江南水乡的浪漫想象。游客们可以身着汉服、头戴簪花,手持一把自制的漆扇,置身于书圣故里的水墨画卷之中,体验一把穿越的感觉。
可以说,漆扇体验不仅满足了游客们对传统文化的好奇与追求,还让他们亲身体验了非遗的魅力。
颜料一滴、小棒一搅、扇子一捞,一把漆扇就完成了。那么,如何让漆扇更更具观赏性呢?小陈介绍,除了配色和手法外,观察必不可少。
“我会让游客挑选喜爱的颜色,也会给一些配色建议,让游客自己用小木棒搅拌,观察色彩在水中交融变化后形成独特的纹理和图案。”小陈表示,如最为简单的将扇子垂直或倾斜放入水中,由于重力和水的阻力相互作用,在扇面会形成纵向的纹路;而采用左右晃动方式入水时,水的波动会在扇面上产生水波纹般错落有致的纹理;若是选择旋转着将扇子放入水中,那产生的纹路则更为复杂和独特。这些有趣且微妙的细节差异,大大增强了游客的体验感。
游客在体验漆扇制作过程后,往往会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作品,从而吸引了更多消费者的关注与参与,这种“种草效应”加速了漆扇出圈。从汉服、簪花,到如今的漆扇,古城悄悄带给游客一个个惊喜。在古城手持漆扇,来感受那一份独一无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