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

首页>地方频道>池州>要闻

以“迅”应“汛” 科学应对——我市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救灾工作


6月29日,青阳县组织镇、村党员干部,在童埠圩堤坝展开全方位、拉网式排查。 通讯员 杨亮 臧谦 摄影报道

入梅以来,我市境内遭遇持续强降雨,全市平均降水量292.9毫米。全市各站降水量均超过150毫米,有123站超250毫米,其中23站超400毫米,7站超500毫米,最大688.2毫米。

雨情就是警报,汛情就是命令。加密会商研判、加强监测预警、配齐配强防汛抢险队伍和物资、开展隐患排查整治、落实应急避险措施……面对严峻的防汛救灾形势,全市上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迅”应“汛”,严阵以待,坚决打好防汛主动仗,全力以赴保河湖安澜、群众安全、社会安定。

科学防范、有效应对汛情,需要构建权威高效的防汛指挥决策体系。我市坚持“监测、预警、会商、响应、救灾”五位一体联动机制,强化内外联动,组织应急、气象、水利、自然资源、住建等多部门与市防指顾问组、专家组成员联合办公,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及时向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准确报送雨情、水情、灾情和防御应对情况,形成精准高效的防范应对工作合力,牢牢把握防汛主动权。

6月18日以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多次召开视频调度会、会商会,分析天气变化趋势,研判防汛形势,安排部署防汛重点工作。各地各部门闻“汛”而动,紧盯重点区域、聚焦薄弱环节,深入细致开展各类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扎实做好灾害预警和灾害叫应工作。

6月20日18时,我市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根据雨情、水情发展,我市于6月24日21时,及时将防汛应急响应等级提升至三级,有力有序部署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

水利部门提升洪水防御应急响应至三级响应,发布洪水黄色预警和山洪灾害预警,督促做好防御工作;自然资源部门派出巡排查组,立足“人防+技防”,加大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巡排查力度;住建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对城市排水管网进行全面排查和清淤疏通,对易涝点进行改造和整治;交通运输部门出动人员、机械,及时清理国省道路段塌方落石、倒伏树木;文旅部门暂停运营31家A级景区,无游客滞留;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工作组指导种植大户、经营主体落实田管措施;公安部门加强沿河危险路段视频巡查,对主干道、高速公路开展交通巡逻;城管部门组织人员排查城市雨水收集井、窨井、户外广告等设施;气象部门发布《气象信息专报》,每三小时更新雨情。

随着持续强降雨,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极易引发山区地质灾害。各地按照“应转尽转、应转必转、应转早转、应转快转”要求,对地质灾害点附近村民进行撤离转移。截至6月30日8时,全市共转移受威胁群众586户1569人。“昨晚我睡得很香,镇上和村里安排得无微不至,我们在这过得既安心又舒心。”“我们在这里食宿无忧,不用再为降雨担惊受怕了。”……在各地集中安置点内,转移避险群众得到妥善安置。

从6月28日开始,我市迎来新一轮强降雨。受上游来水和持续强降雨影响,长江及内河水位迅速上涨。截至6月30日14时,长江池口站水位15.46米,超警戒水位0.46米;秋浦河石台站水位55.80米,超警戒水位0.80米;殷汇站水位15.60米,超警戒水位0.10米;龙泉河昭潭站水位31.56米(低警2.44米);尧渡河东至二站水位19.24米,超警戒水位0.24米;升金湖姜坝水位14.13米(低警0.87米);黄湓闸闸下水位16.66米;全市430座中小型水库中,142座水库超汛限并溢洪,其中中型水库超汛限并溢洪1座。

针对当前的强降雨,各地严格落实防汛三级应急响应和省、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工作要求,组织防汛队伍巡堤查险,严密布防,并根据水情、工情和险情变化,按照预案规定和要求逐一落实预警、人员撤离、抢险队伍和抢险物料等措施。

受新一轮强降雨天气影响,6月30日上午,石台县仙寓镇南源村、山溪村等地暴发山洪,当地党员干部迅速组织人员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山洪来得特别快。好在我们提前预警,目前,涉及我镇的32户、117人已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该镇党委委员刘伟介绍。

“我们密切关注长江汛情变化,把长江江心洲、外滩圩和沿河沿湖周边一般圩口特别是近年漫(溃)破圩口作为工作重点,把历史险工险段、崩岸区、新建工程、堤后有坑塘堤段等作为重点部位,加强巡查值守。”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

防汛一线党旗飘扬,党员干群齐上阵。梅龙街道组织干部、群众巡堤查险,组建15支应急抢险队伍,40名街道干部全部下沉防汛一线,确保每个村、每个时段都有街道干部值班值守;大渡口镇64名镇级联系村(居)、社区干部全部下沉驻村上堤,紧盯长江、升金湖沿线等重要点位进行监测巡查;东流镇成立16支防汛突击队和15支防汛预备队,通过设置党员先锋岗和责任区发动200余名党员开展隐患排查……目前,我市已组织2200余名干部、群众驻守长江池州段沿线堤防,严阵以待,筑牢长江防汛“安全网”。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3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