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

首页>地方频道>合肥>要闻

让“罕见”听到“回声”,本周五合肥多地有义诊

出生时身上就有斑片,是不是以为这就是胎记?视力骤然下降,其实也可能不是用眼过度……今年2月28日是“第十八届国际罕见病日”,当天在合肥,包括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医大一附院、安医大二附院在内的多家医院将举办多学科义诊,让更多罕见病患者听见更多“回声”。

专家提醒,约80%罕见病与遗传缺陷相关,科学有效的孕期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能够及时阻断出生缺陷患儿的出生。

【案例】

身上咖啡色斑块、视力下降?可能是中招罕见病

21岁的小雪(化名)出生时就带着一身“花斑”,身上有多处褐色的斑点和斑片,父母以为是胎记就没放在心上。小雪10岁的时候,身体上长了一些大小不一的“肉疙瘩”,不痛也不痒。随着逐渐长大成人,爱美之心让小雪下定决心来医院寻求解决办法。经过安医大一附院皮肤性病科医生的检查,发现小雪身上并不是普通的胎记,她患上的是一种名为“神经纤维瘤病Ⅰ型(NF1)”的罕见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牛奶咖啡斑、腋下和(或)腹股沟雀斑样痣、虹膜结节和神经纤维瘤。

该院皮肤性病科主治医师唐利利提醒,身上的“胎记”数量多于六块时,就要当心是否患了此种罕见病。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咖啡斑和雀斑均无潜在恶性,也不会导致任何功能障碍,一般无需治疗。皮肤型神经纤维瘤的治疗仅建议用于严重的临床患者,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或激光治疗进行消除,但可能复发,尚不能根治。

与小雪有着相似遭遇的还有29岁的小林(化名),前段时间她突然发现左眼视力急剧下降。起初,小林以为是过度疲劳所致。经过眼科检查,最终被确诊为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安医大一附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章娟娟提醒,有免疫性疾病家族史、或者是有自身免疫疾病史的年轻女性,要高度警惕视神经脊髓炎这一罕见病。“一旦出现视力急剧下降、视野缺损、肢体无力、麻木、尿便障碍等症状,应及时前往神经内科进行诊治,以便尽早确诊并接受规范化免疫治疗。”

【早诊早治】

罕见病专科联盟已覆盖全省30余家医院

据悉,罕见病是指患病率极低、患者人数极少的疾病,各国定义不同。在我国,罕见病被定义为新生儿发病率小于1/万、患病率小于1/万、患病人数小于14万人的疾病。

虽然单个罕见病的发病率低,但是罕见病种类很多。2018年,我国发布了“第一批罕见病名录”,其中共包含了121种罕见病。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6部门联合制定了《第二批罕见病目录》,共收录86种罕见病。截至目前,我国共有207种罕见病被纳入目录。

罕见病患者通常面临着诊断难、治疗难、压力大等多重挑战,为了让更多的罕见病患者被“看见”,2023年,我省成立了“安徽省罕见病专科联盟”。记者从联盟牵头单位中国科大附一院了解到,目前,安徽省罕见病专科联盟已覆盖全省30多家医院,实现省、市、县三级医院全覆盖,旨在提升安徽省罕见病规范化诊治水平,有效整合医疗资源,发挥各方力量,推进罕见病早诊、早治、早预防。

专家提醒,罕见病约80%是与遗传缺陷相关,且病因复杂的疾病。科学有效的孕期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能够及时阻断出生缺陷患儿的出生。基因检测技术可以筛查出夫妻俩是否携带已知的罕见病基因,明确诊疗方向,通过医学手段进行干预,从而避免罕见病患儿的出生。

【预防贴士】以下报纸可选用

罕见病的预防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主要通过三级预防策略来实现:

一级预防:源头把控

要避免近亲结婚,适龄生育,夫妻双方可在孕前进行基因携带者筛查,了解是否携带相同的缺陷基因。 

二级预防:孕期筛查与诊断

孕妇应定期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染色体异常筛查以及神经管缺陷(NTD)筛查。对于高风险孕妇,可通过绒毛或羊水穿刺进行细胞及分子遗传学检测,提前发现胎儿是否患有罕见病。

三级预防:新生儿筛查与早期干预

对新生儿进行遗传代谢病、内分泌异常等疾病的筛查,对于筛查出的罕见病患儿,及时进行药物治疗或特殊护理。

合报医点通工作室

合肥通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唐萌 实习生 马玥蓉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5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