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骑手郑宇博正在等待取餐。
台传媒记者杨梦倩文/摄
在接单的间隙,郑宇博默算了一下两年来当外卖骑手的收入,离还清“欠账”的日子又近了一步。
戴着头盔、身着制服在大街小巷穿行,他和同事们每天奔忙于楼宇之间,为人们送去热气腾腾的餐食。
这番人间烟火,他体会良多。他说,两年前开餐饮店的经历,在他记忆里都有些模糊了。
开过餐饮店,遭遇疫情失败了
今年24岁的郑宇博是正儿八经的“00后”,也是人们口中的“外卖小哥”。
两年前,他曾经在路桥一商场开了家品牌小吃店。
“我们家有做餐饮的经验,开店算得上得心应手,没过半个月,生意就步入正轨。”凭借优质且高性价比的产品,郑宇博的生意很快红火起来。
看着不断攀升的客流量和外卖订单,郑宇博感觉很兴奋,觉得人生即将迎来一个高峰,美好的前程正在朝他招手。
10元、100元、1000元、2000元……客流量持续增长,郑宇博的店铺一天的营业额达到3000元上下,刨去成本,一年能赚四五十万元。
“那时候我很少去店里照看生意,反正有妈妈和员工在,一切都会井然有序,我每天需要想的就是要和朋友去哪里玩,玩什么。”郑宇博说,他不需要做任何事情,手机就会接连不断出现密集的转账提示音。
对于一个20出头的年轻人来说,初次创业就收获如此亮眼的“成绩单”,他认为自己是成功的。
正当郑宇博畅想未来美好生活,并开始考察分店地址时,疫情来了。
他的小店经营状况急转直下。
在商场和品牌押金的压力下,郑宇博苦苦支撑了许久,最终还是难以为继,他原本手头的积蓄加上父母支持的资金全都赔了进去。
闭店后的两三个月,郑宇博和大多数待业者一样,内心有着虚度光阴的焦虑感。“整整20万元就这么打了水漂,我每天都在复盘这段创业经历,到底哪一步走错了,怎么做才能挽回这些损失。”
好在家是郑宇博永远的“蓄能站”,每每遇到挫折和困苦,他都能在家人的支持下拾起再次振作的力量,这一次也不例外。
他的父母帮他偿还了20万元的债务。
当起外卖骑手从头再来
“输了,不过是从头再来。”尽管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这个24岁的小伙子,骨子里依旧有一股拼劲儿。
于是,郑宇博下了一个骑手软件,买了一辆电瓶车,从此,“外卖郑师傅”便开启了骑手生涯。
刚开始跑单对道路不熟悉、对业务不熟练,郑宇博偶尔会出些小问题。不过逐渐上手之后,他注重打磨服务细节,优化配送路线,送外卖的效率不断提高,得到了不少顾客的好评。
“我小时候学过武术,身体素质好。”即便处于事业低谷,郑宇博依旧乐观看待生活,调侃自己适合“送外卖”。
初中时期,因为身体素质好,他在家人的支持下,曾到河南登封少林寺学习武术。
“学成离开少林寺后,我去了江苏当武术教练,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后来想着离家人近点,就回到了台州。”郑宇博说,当时他在温岭一家机构里当武术教练,工作没多久便萌生了辞职创业的念头。
他觉得一眼望到头的日子感觉很没意思,才做起餐饮生意。
从2022年至今,郑宇博当外卖骑手已有两年时间,每天跑单八九个小时,平均月收入能达到8000元。
虽然是父母帮忙还了债务,但他决定要把这笔钱还给父母,自己的钱,自己来赚。
他说,有人可能会觉得从创业到外卖骑手,落差很大,但他觉得任何时候从头再来都不晚。
接到新的一单,郑宇博把手机固定上支架,骑车离开。“我现在每天都跑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