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08日讯 提起绍兴铜雕,可能很多人并不知晓,但对赵秀林来说,铜雕既是爱好,更是一份责任。如今,这位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有一个梦想,就是捐建绍兴铜雕艺术馆,创作更多优秀作品——
《羲之爱鹅》《羲之题扇》《柯桥小景》《枕河人家》……在市区书圣故里的赵秀林工作室内,各式各样的铜雕工艺作品,讲述着绍兴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故事。不时,有游人走进工作室,为作品的精湛工艺所倾倒。
绍兴铜雕技艺,源远流长。早在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先民就能制造青铜器,雕刻工艺随之出现。直至清末民初,铜锡加工业日益发达,铜雕工艺更随着铜香炉、铜盘、铜盆、铜墨盒等铜器大行其道。
“我的铜雕技艺,始传自祖父辈。”赵秀林是绍兴县华舍人,早在民国初年,他的爷爷在当地开设了一家小店,专门制作各类铜雕器物。父艺子传,他的父亲更擅长铜墨盒雕刻。到了赵秀林这辈,铜雕器具已逐步走向边缘化,赵秀林本人也先后在绍兴几家企业当起工人,仅把铜雕当成一门爱好。直至2000年,从工厂下岗的赵秀林才重操祖业,全身心投入到铜雕事业中来。
一方面,要恪守祖训把铜雕工艺传承下去;另一方面,铜器已经远离了人们的生活。在此情形下,赵秀林尝试在传统雕刻的基础上,将器物雕刻引向大型平面雕刻,使绍兴铜雕向纯艺术品的方向发展。赵秀林熟知绍兴的风土人情、掌故趣闻,又有较好的书法、绘画基础。经过艰难探索,赵秀林形成了“书、画、刻、雕”四位一体的创作手法,开创了绍兴铜雕发展的新局面。
思路打开,赵秀林作品不断,包括一批伟人作品被延安革命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知名纪念馆收藏。一批铜雕作品如《兰亭序》《柯桥小景》等将书法神韵、水乡情趣与雕刻技艺融为一体,收获不少荣誉。多年来,他收获了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和数十项国家级大奖,本人也被授予全国轻工行业劳动模范、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绍兴市市长奖等荣誉。2009年,绍兴铜雕技艺入选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他成为该项目的传承人。他的儿子也在他的培养下,在铜雕界崭露头角。
“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最大的心愿是,让更多人知晓绍兴铜雕。”赵秀林说,这几年,他自己在不断创作的同时,还在绍兴职业技术学院、袍江中学、福全中心小学、阮社小学等地设立传承基地,普及和推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
最近,为了能让更多人来关注铜雕艺术,学习、传承绍兴铜雕技艺,他产生了一个全新的想法,并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关于捐赠本人全部作品用于创建绍兴铜雕艺术馆的报告》,拟将祖孙四代创作的195件铜雕精品、50册书籍、60多件证书等全部无偿捐赠给市政府,以唤起社会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回馈社会。
“全部作品捐出后,我才能轻装上阵,更好地从事创作。”赵秀林说,自己今年已60岁,他将用剩余的时间,全身心投入到更大规模更高档次的铜雕作品创作中去。经过长期考虑,题材主要集中在大禹治水、越王勾践、辛亥革命、围垦海涂四个方面,“我将全力打响绍兴的本土文化品牌,用绍兴的铜雕技艺,讲述绍兴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