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小瞪羚”与杭州小伙伴一起过儿童节。
杭州援建那曲的世界海拔最高的口罩厂——精康口罩。
1996年9月,那曲杭州希望小学落成。
2020年9月,浙江天马实验学校首期“海亮援藏班”开班。
那曲市色尼区鸟瞰
从“浙”到“那”有多远?答案是:3600公里。
西藏那曲是全国海拔最高的地级市,也是浙江对口支援地区。今年是杭州援藏三十周年。过去三十年,十批援藏工作者从杭州来到那曲,不辞辛劳、不畏艰险,在这座海拔4500米的“云上之城”挥洒青春和汗水。
三十年后的今天,杭州结对的那曲市色尼区(原那曲县)建成区面积翻了3倍,GDP翻了近134倍,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25倍。从教育到医疗,从民生到文化,援藏工作者留下的每个印迹,都展现着杭州作为世界名城的责任担当,都述说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美好故事。
“援藏三十年,不是终点,而是奋斗的新起点。”浙江省援藏指挥部副书记、副指挥长,那曲市副市长李浙峰表示,未来他们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接续奋斗、砥砺前行,为实现色尼区建设长治久安和高质量示范市“首善之区”贡献杭州的磅礴力量。
卅载接力,从一颗种子到“花开满山岗”
教育,是杭州援藏干部们在藏北高原种下的第一颗种子。
1995年8月,初到高原的第一批杭州援藏干部们看到了一组令人揪心的数据:那曲适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2.5%,中青年文盲率高达75%;平均每1500平方公里内只有一所小学,读完三年级就有72%的孩子失学……
再穷不能穷教育。援藏干部们迅速行动起来,在《杭州日报》头版刊登了一封求助信:“假如杭州人民每人节约1元棒冰钱,那汇集起来就可以建起三四所希望小学……”
那个夏天,“让那曲的孩子有书读”成了杭州人民的迫切心愿。短短一周时间,5.6万多名市民、120多家企事业单位参与捐助,共筹集善款225万元。1996年,那曲杭州希望小学正式落成,由此改变了无数那曲孩子的命运。
以第一所杭州希望小学落成为起点,那曲的教育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援藏干部们又建成了投资9000余万元的“杭嘉中学”,为12所不通电乡镇小学安装太阳能电灯,通过引入云上双师课堂、打造智慧教育云平台将东部教育资源持续导入高原,用三十年的时间一步步为那曲教育补齐短板。
在杭州援藏的牵线搭桥下,那曲的孩子们还有了来浙江接受教育的机会。2020年9月15日,西藏地区第一个区县级内地援藏班——“海亮援藏班”在诸暨天马实验学校正式开班。3年后,这批在浙江接受教育的那曲孩子创造了奇迹——中考平均分799.5分,一人以870分的成绩夺得那曲市中考第一名,色尼区中考前30人中,海亮援藏班占19位。截至目前,“海亮援藏班”共招录培养学生310人,今年的招生工作也在进行当中。“海亮援藏班”已在当地师生和家长中树立起了良好的口碑,成为“民族一家亲”的一张鲜活名片。
如今,杭州援藏30年前播下的那颗种子,已成长为高原上最美丽的格桑花。2023年,那曲高考上线率达95.56%,儿童入学率则早已达到100%。杭州市民用爱心建起的那曲杭州希望小学,已改名香茂乡小学,为那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30年前第一批入学的达扎旺堆后来成为了一名教师,今年他特意带着学生来到杭州分享当年的经历,“我想让他们看看这里就是‘梦开始的地方’。”
揭榜援藏,从“杭州所能”到“色尼所需”
“‘抬头挺胸’医疗公益项目又有一批脊柱畸形患者需要去杭州治疗”“色尼区人民医院评上了‘二乙’,不少医生想来杭州进修学习”“塔恰拉姆医疗点原有仪器陈旧,希望后方捐赠一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7月31日,色尼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杭州援藏干部李洋带着一张清单来到杭州市卫健委,将远在千里之外的那曲市色尼区老百姓的医疗需求一条条反映上去,很快得到了满意的答复——“放心!我们尽快去征求意见,近期就把榜单放出来。”
这里的榜单,指的是杭州-色尼卫健系统建立的“揭榜援藏”机制。“那曲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地级市,环境恶劣、交通不便,无论是设备人才都比较缺乏,老百姓看病不方便。”李洋告诉记者,2013年以来,杭州先后派出28名卫健援藏干部人才支援色尼,为当地的卫生健康工作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在实际工作中,大家也发现以往点对点的方式,只能解决眼前的单一问题,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缺乏整体性。援藏干部人才一走,相关工作也容易受到影响。”
从去年开始,杭州援藏工作组在杭州市卫健委的支持下,创新建立了医疗卫生“揭榜援藏”工作新机制。由前方的援藏干部人才系统收集需求,杭州市卫健委把这些需求转化为榜单放出来,通过考核、通报、排名等方式,鼓励全市卫健系统踊跃“揭榜”,满足对口地区的需求。一年来,“揭榜援藏”已先后放出两批榜单,涵盖医疗救治、培训进修、专科建设、资金捐赠、智慧医疗智力支持等十多项内容,全市卫健系统踊跃揭榜,并全部圆满完成。
“抬头挺胸”医疗公益项目是“揭榜援藏”的重头戏。该项目主要针对那曲市的脊柱严重畸形患者,至今已组织上百名患者来杭接受免费治疗,平均增高约18厘米。“以前,这个项目主要由萧山中医院‘一肩挑’,‘揭榜援藏’后,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也加入了进来。七月中旬,他们专门派遣专家团赴色尼开展筛查工作,共筛查人员310人,录入后期治疗名单153人。”李洋介绍。
色尼区人民医院是当地最大的一家医院。去年11月,在杭州援藏医生的助力下,色尼区人民医院成功创评二级乙等综合医院,并计划今年搬迁到新址。为了进一步提高该院的医疗水平,临平区、富阳区卫健局通过“揭榜援藏”对其进行了精准支援。今年6月,富阳区人民政府代表团赴色尼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为色尼区医疗技能培训中心捐赠智慧医疗项目资金共50万元。同月,色尼区医生普赤来到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开展为期半个月的康复科轮训。
“揭榜援藏”机制的建立,有效解决了过去的工作痛点,成为杭州医疗援藏的一大创举。“对杭州大后方来说,有助于了解当地工作情况、抓住帮扶重点,使工作更有整体性;对援藏工作组来说,能够提升沟通效率、聚焦项目落地,使工作更有延续性;对揭榜单位来说,明确了具体工作、体现了公益属性,使工作更有实操性。”李浙峰说。
民族“三交”,从藏北高原到钱塘江畔
今年六一儿童节,12岁的色尼区罗玛镇小学学生拉巴次仁为一名杭州的小朋友献上了哈达。走下台后,他得意地向记者展示了杭州小伙伴送给他的一大袋零食,“这个儿童节我感觉非常有意义,也非常开心!”
这是今年杭州援藏“瞪羚计划”青少年交流活动上的一幕。在杭州文三数字生活街区,杭州、那曲两地的孩子们一起唱歌、交换礼物,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儿童节。
瞪羚是高原上一种活泼好动、爱跑爱跳的动物。在李浙峰眼里,它们就像充满活力的那曲孩子,“少年儿童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我们突出交往交流交融从娃娃抓起的理念,把文化润藏的关口前移,创新开展了‘瞪羚计划’中小学生夏(冬)令营活动,帮助那曲孩子们拓宽眼界、加强交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去年,“瞪羚计划”正式启动,至今已有四批“小瞪羚”来杭交流,每一批的行程都各具特色。首批“小瞪羚”来杭时,春色正好,孩子们走进龙井茶园,通过采茶、炒茶、品茶深入了解杭州茶文化;第二批“小瞪羚”抵达时,正值亚运盛会,孩子们在杭州亚运场馆现场观看跆拳道、自行车比赛,零距离感受亚运氛围;第三批“小瞪羚”的行程则突出乡村之美,孩子们走进安吉余村,在绿水青山间感受浙江美丽乡村是如何破茧成蝶的。
尽管相隔3600公里,但以援藏为纽带,杭州与那曲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化,打造了一系列民族团结常态化、品牌化活动。截至目前,杭州第十批援藏工作组已组织“三交”活动22批次近500人次。
通过交往交流交融,友谊得以缔结。在杭州大关教育集团申花校区,参加第二批交流活动的“小瞪羚”们见到了自己的杭州“笔友”。此前,两地学生互相写信诉说心里话,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目。“情谊相连,距离就不能阻挡什么。”来自那曲市色尼区第三中学的尼玛措姆说,“杭州的学校非常漂亮,老师同学们非常友善。”
通过交往交流交融,智慧得以碰撞。今年5月24日,在杭州学前教育专家、浙江省特级教师王芳一堂声情并茂的培训课上,32位远道而来的西藏幼儿教师,个个听得聚精会神,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第一次来到杭州。10天的交流学习过程中,老师们深入了解了杭州市学前教育改革方法,学习杭州市优秀幼儿园的办园经验。
通过交往交流交融,爱心得以传递。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来自杭州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不断走上高原,为当地捐款、捐物、上课,推动“豆苞女孩”“抬头挺胸”“蒲公英计划”等多个公益项目和三交活动落地,让来自杭州的温暖阳光驱散了高原的寒风。
“通过‘三交’活动,很多没有坐过飞机的人坐了飞机,很多没有出过那曲的人出了西藏。”李浙峰表示,未来他们将加大力度、拓宽广度、挖掘深度,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基层干部、一线职工、青少年等群体,开展好一批针对性强、创新性好、参与度高的三交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