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顾泳
昨天是立冬节气,冬季养生正当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正式启动膏方开炉熬制,不少中医“粉丝”如期报到。数据显示,今年每家医院膏方预约量均较去年有所增加,预约人群除了中老年群体外,还不乏“85后”“90后”年轻人。
膏方熬制展现传统技艺
昨天,在曙光医院西院区,膏方制剂室内近60口紫铜锅整齐摆放,药师们用竹搅片翻着紫铜锅里的药材,蒸腾的热气裹着浓郁的草药香。调配、浸泡、煎煮、澄清、过滤、浓缩、收膏、分装、晾膏,每一步都有着严格的操作规范和时间要求。据介绍,开炉当天这里将收膏约120料。截至目前,今年曙光医院膏方预约量已超5000料,首批近2000料已在逐步制作中,约一周时间,一料料膏方就会送到市民手中。
而在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热气腾腾的膏方制作间内,浸泡6个多小时的第一批膏方药材正式入锅,100口紫铜锅的炉火熊熊燃烧,经过老药师们的不断搅拌,一阵阵浓郁的药香扑面而来,制作间内的温度一会儿就达到了40℃。
上午10时,岳阳医院第一批膏方“头汁”煮好了。中药师朱晓春介绍,取出药汁后再继续煎煮、压渣提取“二汁”,“头汁”“二汁”要合并放置在容器中沉淀。今天首批膏方将进入收膏阶段。收膏前,药师还会按照处方,依次兑入阿胶、鳖甲胶、黄明胶等胶类以及黄酒和糖类,以及各种珍贵的细料,如虫草、人参、鹿茸等。文火熬制中,黑色膏体逐渐变稠,用竹板挑起膏体检查,能滴下成片,也就是“挂旗”,才算收膏完成,随后经过分装和晾膏,就算大功告成。
不乏“85后”“90后”粉丝
“民间素有‘三九补一冬,来年少病痛’的说法。”上海市名中医、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血液内科首席专家周永明主任医师说,“随着人们健康需求不断提高,膏方进补也越来越受到普通百姓的关注。膏方具有滋补强身、抗衰延年、防病治病等功效。在冬季使用膏滋药加强相关脏腑的化生能力,充实一年中消耗的精、神、气、血、津、液等,可祛除病邪,达到延缓衰老、减轻疾病的目的。”
“‘85后’‘90后’吃膏方的人数持续增加,这是我们之前未曾想到的。”曙光医院妇科专家殷岫绮说,“过去不少人以为膏方都是年纪大的人或者术后康复患者服用,而今这样的观念正在改变,许多慢性病调理的人群、亚健康人群,甚至青春期月经不调的人群也通过膏方来调理体质。”
白领刘小姐今年不到四十,慕名前来曙光医院膏方门诊预约,“听朋友说去年吃完效果很好。近两年自己体质有点偏弱,总是睡眠不佳,容易感冒,也想通过膏方来调理下体质”。记者了解到,在上海中医医疗机构内,管理者为便捷患者,在膏方剂型上也动足脑筋,既有传统古朴、备受老年朋友钟爱的青花瓷罐装膏方,也有时尚方便、“上班族”喜欢的小包装便携膏方,甚至有造型可爱、儿童棒棒糖膏方等。古朴的制作工艺、创新的制剂形式,让海派养生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
进博现场展示膏方文化
这两天,中医养生还“飘”到了第七届进博会现场。在进博会“非遗客厅”内,上海医疗机构纷纷展示海派中医风采。前天,丁氏推拿传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主任孙武权,邵盛副主任医师、杨成浩医师代表国家级非遗项目“丁氏推拿疗法”亮相;昨天,曙光医院传统医学科主任窦丹波、治未病中心主任张晓天现场展示膏方文化与养生智慧。
记者了解到,岳阳医院“海派膏方制作技艺”已入选上海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岳阳医院院长周嘉介绍,“岳阳膏方”每年基本要制作2万料。为更好地传播海派膏方文化,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的“岳阳膏方”楼于2021年建成。一楼为膏方制作基地,用于传承传统技艺熬制“岳阳膏方”。二楼为中药膏方特色制剂传承工作室和海派中医膏方文化展厅,供大众零距离了解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中医膏方熬制技艺。
早在2013年,“海派膏方文化”就被列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曙光医院院长房敏表示,作为这一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医院率先成立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膏方文化”工作室,积极探索研究与推广联动的非遗传承创新模式。10年间,工作室持续开展海派膏方文化的调查、挖掘、收集、整理,充实项目文字和图片基本档案。通过不同历史时期的影像和资料展示,让世人更了解海派中医的源远流长与历史传承,同时也让更多市民从膏方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