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要求“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两链”安全稳定,成为当前热议话题。
聚焦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延伸监督触角,围绕温州市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开展监督。11月25日,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主任会议对温州市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情况开展监督,专题听取工作汇报,提出意见建议,为温州激发“链”式效应注入人大力量。
建链强链增制造行业活力
前三季度工业与技改投资增速全省前三
一份最新的制造业发展“成绩单”引人关注:今年1-10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7%,两年平均增长7.3%;前三季度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分别增长28.9%和24.1%,增速均居全省前三。
温州制造业持续迸发活力的背后,是温州市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全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的坚定决心。
精准锁定主导产业,温州市以产业链、创新链、生态链“三链”协同,寻找各条产业链建链、优链、强链、补链、延链、畅链突破口,全力打造10条具有温州特征的标志性产业链。以加快传统制造业重塑为例,温州市深入实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版,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水平指数居全省第二位;17个传统制造业中,4个行业指数居全省第一位。今年,乐清电气产业集群更晋级“国家队”,入选工信部2020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名单,成为全国唯一一个以县域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协同创新,“链”接未来。温州市结合“一区一廊一会一室”创新格局建设,借力浙大、国科温州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作用,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两链”精准对接。为加快“卡脖子”技术攻关,温州市持续做好传统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风险排查,建立项目库,并推广“企业出题、院校破题、政府助题”模式。一组成绩可圈可点——今年已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断链断供风险排摸“全覆盖”,找到产业链供应链“国产替代”700多项;平阳(正威)单晶纳米铜和精密铜线填补国内高端金属新材料产业领域空白。
与此同时,温州市更在招大引强、数字赋能、培育企业、绿色改造上强链补链。比如在优化企业梯队延链上,温州市不但培育制造企业顶梁柱,构建“专精特新”企业群、推进企业“小升规”,还以列入全省首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为契机,推进乐清、瑞安等县级试点建设,全市培育国家级供应链创新试点企业1家、省级试点15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市本级、乐清市、瑞安市还获得省级试点激励800万元,激励资金总额位居全省第二。
监督触角首次延至“两链”
多地调研精准查找短板商对策
市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工作,把听取和审议这项工作情况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监督内容,并纳入11月份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议题。
在前期调研中,市人大常委会财经(预算)工委组织调研组到龙湾区、浙南产业集聚区、龙港市等地开展实地考察,进企业、看项目、话发展,深入了解头部企业生产经营、制造业发展、区域创新平台建设等情况,精准查找短板,研究探讨应对之策。
市人大常委会财经(预算)工委主任谢逢越结合调研,提出了“防范断链断供”的看法。“受全球性芯片紧缺持续蔓延影响,温州市的汽车、电气、仪表仪器、智能装备等行业多家企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仍待破解。要强化各项断链断供风险排摸和应对处置,在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断点堵点难题化解、核心领域核心产品的技术攻关等方面狠下功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与黏性。”他说。
调研组还发现,温州市市场主体、企业总数比较多,但属于顶天立地的“链主”型企业还比较少。记者从调研报告中了解到,尽管温州市在“两链”优化升级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传统制造业产业链和创新链之间通道不够畅通、配套产业链支撑不足等问题。对此,市人大常委会财经(预算)工委建议,要大力培育“5+5”产业的链主企业,深化招大引强工作,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要做好科技与产业的无缝对接,畅通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人才链的连接。要加快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强产业基础能力的协同创新,提升产业链的整体韧性和核心竞争力。
事实上,助推地方产业发展,一直是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一大重点。在2019年10月市人大常委会聚焦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场专题询问会上,就有委员专门就推行刚性兑现惠企“直通车”产业政策全覆盖等有关情况展开询问;在调研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编制和执行情况过程中,每半年就邀请各行业协会及企业家代表开展座谈交流,深入企业调研走访,及时反馈问题和建议,以支持性监督推进政府部门提升工作;组织全国、省、市三级企业界在温人大代表,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本土企业实现产业转型提升为主题,赴上海嘉定区开展合作交流活动……这一次次高质量履职,有力赋能地方实体经济发展。
积极履职亮出“金点子”
助“链”上发力赋能经济发展
“温州民资色彩浓厚,有巨大的财富和资本输出,也正因如此,地方产业链供应链升级在高质量发展要求下其融合创新和集体产出能力就凸显短板。”市人大代表李雪芬看到了“两链”优化升级的进步空间,她表示,要整合布局建设创业创新中心和中小微众创园,让孵化平台、共享工厂、人才公寓和地方产业协调起来,改变“小而不强”局面,让民资真正“活”起来。同时政府再“扶”一把,做好营商环境,建立更高水平的保障服务体系。要统筹各种力量实现农产品、电力、金属工业品市场等后备军资源优化互济和配置,让“链主”企业在链条各端沉浸式发展。
着眼补链稳链强链,市人大代表孙国勇建议围绕“5+5”产业发展的实际与需求,绘制招商图谱,对标对表精准招引。“要发挥数字技术引擎作用,针对‘两链’断点堵点痛点问题,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协同,并通过全产业链各类主体、环节、要素等资源,促进供需精准匹配和资源有效流动。”他还提出要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对接转化,大力引进和培育科研人员队伍,创新更多“链主”产品,形成引领未来的重大成果。
作为康奈集团副董事长,市人大代表郑莱莉对温州支柱产业“鞋业”的未来发展尤为关切。她认为,在疫情持续影响、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培育和打造温州鞋业产业“两链”上的链主型企业,是撬动产业升级的有力杠杆和突破行业瓶颈的有效途径。“我们鞋业在这方面有优势,像鹿城环贸港项目和抖音电商鞋靴直播基地,就处在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对产业链具有重要影响力。它能够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整合利用外部资源,凝聚协调产业链上下游主体,推动产业链不断创新迭代。”
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聚焦温州市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工作,强化跟踪监督,推动职能部门相关工作优化提升,为温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记者 叶凝碧 通讯员 徐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