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首页>地方频道>温州>要闻

续写创新史注入新动力 温州举行弘扬“四千”精神座谈会

  时间是有记忆的,历史的故事一直在续写新的篇章。

  在3月21日举行的“弘扬‘四千’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续写温州创新史”座谈会上,《筑码头 闯天下》新书首发。书中通过温州苍南县11名供销员的口述,再现了当年十万购销大军到后来近280万温商闯天下的温州发展史。

  温州人靠种种精神的叠加勇闯天下,这种精神与浙商精神一脉相承。

  当下,人们去溯源和重温“四千”精神,是在透过变化找寻精神内核,从而实现延续和放大价值,让这种精神成为我们向新出发的不竭动力。

  一种精神的形成,是人类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磨砺和锤炼出来的,温州人的“四千”精神亦然。

  《解放日报》原党委书记、副总编辑周瑞金回忆说:“‘四千’精神最初是源于‘温州模式’发展经济的方式产生的,是对温州广大民营企业家在改革初期展现的商业智慧、务实品格和经营风采的高度概括。”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赵智奎则用“闯”“创”“思”“忍”对应“四千”精神的四句话他认为,这四个字和四句话,代表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温州精神,也代表了我国民营经济整体萌发和迅猛发展的开创精神。

  追根溯源,“四千”精神是伴随市场经济萌芽的历史产物,这种精神成为了“温州模式”的四梁八柱,它高度概括了一大批温商不畏艰难、勇于创新、敢闯敢拼的品格与风貌,并由此彰显的创新体系,在相当长时间里影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

  2023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回望来时路,在“四千”精神的催绽下,温州开创了许多第一: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永嘉桥头创建“东方第一纽扣市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全国最早股份制城市信用社、全国首家航运包机公司、全国第一条股份制铁路金温铁路……

  温州为什么能“敢为天下先”?“四千”精神是动力之源。

  澎湃新闻副总编辑胡宏伟认为,“温州模式”为中国改革探索了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从产品经济到商品经济;二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三是从“一大二公”到产权明晰的民营经济。而“温州模式”的底色,就是“四千”精神。

  从“四千”精神发展脉络不难看出,这种精神从温州到长三角地区迅速传播,循着温州人奔走四方的足迹走向世界。“一种精神成为普遍现象,那一定是精神本质和内在规律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赵智奎说。

  随着时代的变化,“四千”精神无论是形态还是内涵,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延展。从“四千”精神到“四自”精神,“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敢为天下先、特别能创业创新”……一脉相承的精神谱系,温州人最为熟悉。但“四千”精神的内核——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创业精神,如今来看,历久弥新更显珍贵。

  当下,我们需要去厘清的是,重温“四千”精神,背后有何深意?再出发,温州如何把握“四千”精神的本源?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杨祥银说,在全球经济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中国民营企业需要应对更多的挑战和困难。由此,“四千”精神在当下温州的经济发展中,仍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激励企业家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迎接挑战并为经济发展“想尽千方百计”。

  当前,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增多,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内部面临的问题,来自创业起家到创新驱动的动力接续、从“草根经济”到“雨林经济”的迭代升级、从老一代到新生代的青蓝接力……

  民营经济,正走到了高质量发展的关口期。“吃尽千辛万苦”可能不是过去的睡地板,但对民营经济的考验却是相近的。

  精神力量之所以可贵,在于能激发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前进路上,新机遇与新挑战并存,这种精神一旦成为我们战胜困难的利刃,我们就能做到无往不利、无坚不摧。

  周瑞金说:“‘四千’精神随着时代也一直在变化发展。应该从更高、更广、更深刻的角度去理解‘四千’精神新的内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未来的温州发展,要牢记嘱托、续写创新史,以“企业家精神”塑造和充实“四千”精神的时代内涵,为温州发展增添精神动能。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0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