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首页>地方频道>杭州>要闻

杭州理发师们的“馨匠善”

1.jpg


周巧红为年轻女孩作“国风”造型后,两人合影留念。


2.jpg


留言本上记满了客人们和小店的故事,字里行间的感谢、夸赞,也是周巧红用心用情对待每位客人的印证。


3.jpg


“红辣椒”朴素的门头。


4.jpg


周仲光在为老人免费理发。


5.jpg


沈国权在理发中。


在生活的诸多琐碎里,理发,看似平常,却实实在在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品质的追求。

从孩童时被父母领着,满心好奇又略带紧张地坐在高高的理发椅上,到成年后为了重要面试、约会,精心挑选心仪的理发店和理发师,再到老年时盼着那熟悉的一剪一梳,能让自己依旧精神矍铄,理发贯穿了人生的各个阶段。

而在这群默默耕耘的理发师中,有在老街坊口坚守多年的热心大姐,用精湛的手艺为邻里剪出亲切与温暖的;有在时尚沙龙里挥洒创意的听障发型师,以潮流的造型让都市人绽放个性光彩的;还有在社区小店默默奉献的热心师傅,为老人小孩精心打理适宜的发型,带去满满的关怀的。

虽风格不同、环境各异,但这些“发型魔法师”们都凭着一把剪刀、一柄梳子、一面镜子,以真诚、亲民、务实的服务,书写着关于杭城理发温馨、匠心、善心的故事。


是平价老店,更是情感驿站

来自上海的朱女士知道周巧红是因为好友在微信朋友圈里晒出的一张自拍。

照片中,朋友梳着精致的复古发型,身着旗袍,优雅知性,配文笑称自己模仿了回明星。爱美总是年轻女孩的天性,顺着朋友给的地址,朱女士找到了位于杭州上城区小营街道五柳巷16号的红辣椒专业理发店。

初到店口,朱女士有点“不可思议”:店面并不大,却十分醒目——门脸是老式的木质结构,带着岁月摩挲过的痕迹,泛着淡淡的棕褐色光泽;窗户是复古的格子窗样式,窗框同样为木质,被漆成了暗红色,与门店招牌的红色相得益彰;透过干净透亮的玻璃,能隐约瞧见店内摆放着的老式理发椅及理发工具;窗台一侧的墙上还挂着字迹已略显暗淡的小店介绍牌,标着“烫发 焗油”字样和老板娘的姓名、电话。

推开小店的门帘,斑驳的墙壁、极具年代感的家具,拖着长长“尾巴”的电推剪,让朱女士感觉仿佛开启了穿越时光之旅。更让她诧异的是,老板娘周巧红的手艺和平价的收费。

“她不仅是‘听得懂话’的理发师,更是能满足各种需求的‘魔发师’。”朱女士告诉记者,只看了几眼自己提供的明星复古照片,周巧红就轻松复刻出同款,还根据自己的头型、气质做了改良,“不愧是国家高级美发技师”。

“‘她喜欢’加‘适合她’就是最好的结果”。前年,有博主找到周巧红做复古发型并将成果照发到网上后,引发热议,于是这两年,陆续有来自北京、广东、新疆、辽宁、山东、江苏、青海、湖南等全国多地,甚至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的客人,都慕名前来做国风发型。

“今年8月,有个韩国小姑娘通过网上社交平台知道了我的店,特意大热天来做造型,她说很认可我的手艺。”周巧红笑称,她的目标是通过自己的技艺,把复古国风传播到世界更多地方。

除去“网红”理发店的名片,周巧红的小店也是街坊邻居的情感驿站,那份亲民与温馨,让每个踏入店门的人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在杭州从事美发行业30多年了,许多老顾客就像一路陪伴的亲人,我喜欢和他们聊天、谈心,传递正能量。”周巧红说,因为视客人为亲人,她的理发店几十年从未涨价,“理发是一项贴近老百姓生活的服务,不应定价太高,要让每个人花不多的钱,享受到优质的服务。”

在周巧红的店内珍藏了4个笔记本,写满了几年来顾客们的温暖留言——“平常的小店,不平常的技艺。平常的价格,不平常的品质”“近30年,全家都在这里理发,技术精湛,服务周到。此店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这里没有漫天要价,没有没完没了的买卡充值,让我感受到了老底子理发店的氛围”“感谢老板娘深夜最疲惫的时刻还愿意为我剪发。从小到大,我没什么自信,周巧红用她的剪刀和堪比整容的手艺,让我拥有了自信的发型。”“从少女到为人母,感谢陪伴20年”……

再度翻开笔记本,周巧红百感交集,就像店名红辣椒一样,小店红火了半辈子,从刚出生2个月的婴儿到102岁的老人,她已记不清自己服务过多少人。

但小营街道里清楚记得周巧红的人却有很多——每月15日,都是周巧红固定的“爱心义剪日”,她会带着理发工具,上门为腿脚不便或高龄的老人免费理发。“不嫌脏来不嫌累,不喝水来不要钱。”这是社区里不少老人对她义务服务的评价。

当被问及未来的心愿时,周巧红说,她想把这个看起来可以留住时光的理发店做成经久不衰的亲民市井老店,“我会一直做下去”。


于无声处,守匠心

在城市的另一端,听障理发师沈国权则以一种无声却有力的方式,展现着理发艺术的另一种魅力。

沈国权的店位于西湖区马塍路3号,名为“无声发艺”。门口张贴着价格海报:60岁以上老人理发10元,1.4米以下儿童理发10元,为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提供免费上门理发。进门左手的墙上也贴有温馨提示,告知顾客该店发型师都是聋哑人,需要通过手绘板写字或文字翻译软件进行沟通交流,希望大家能给予些许耐心和关爱。粉色的提示牌除了写明基本情况,还鼓励顾客在理发完毕后给理发师比一个大拇指,表达感谢。进门右侧是自助点单机,共有13种发型可选,从最便宜的10元快剪到最贵的80元染发,均远低于市场价。

“理发店是2022年6月18日开始营业的。”沈国权用手写板告诉记者,他是绍兴人,小时候因发烧用药不当失去听力,尽管命运多舛,但自己从未怨天尤人,长大后做过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等工作。

2017年7月,沈国权通过省残联得知可以参加“快发”培训,与家人商量后,他辞去当时的工作报名学习。为了掌握理发这门手艺,沈国权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也是在那时,他立志要苦练技术,更好地在社会立足。2019年7月,沈国权在古墩路上开出了自己第一家快剪店。

谈及选择主营“快剪”的原因,沈国权坦言,起初只是喜欢理发行业,想拥有一技之长,不给家中添负担;后来在培训过程中,他发现“快剪”的理念和自己想要的非常相似——在服务过程中,不推销、不办卡,认认真真帮助客人在最短的时间剪出想要的发型,让他们毫无负担、毫无担忧地享受理发。

与一般理发店不同,安静,是“无声发艺”的独特之处。在这里,除了剪刀、理发器和吹风机的声音,再无其他嘈杂声。“不像有些美发店,进店洗个头,发型师就不停推荐办卡、烫发。少了这些打扰,人的心情会舒适很多,还可以趁着这段时间,闭目养神,蛮舒服!”老顾客陈女士告诉记者。

安静是特色,手艺才是吸引回头客的关键。在陈女士看来,发型师手艺好,用心用情服务,是很多老顾客愿意上门的主要原因,“前几年我住在余杭,大老远也要特意赶过来理发。老板剪得认真、专注,价格公道,速度也快。店里都是听障员工,他们很要强,自主创业不容易。”

“这两年老人、小孩、青年,什么年龄段的客人都有。我各种发型都会剪,但选择快剪的人最多。”沈国权告诉记者,尽管他的世界静默无声,但手中的梳子与剪刀却仿佛拥有生命,每一次快速挥动都是一次坚守匠心的过程。

采访期间,沈国权的脸上一直挂着温和的笑容,那是他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也是他自强不息精神的最好证明。在这个不到40平方米的空间里,他用行动告诉每一个人:即使生活有挑战,也能以技艺赢得尊重,以热爱点亮希望。


三代传承,一梳一剪皆是温暖传递

身着“红马甲”、身背工具包,每月10日,都是理发师周仲光和师父周伟法最忙碌的日子——当天上午,师徒俩要为阮家桥社区的近30人免费理发,其中大部分是头发花白的老年人,有的还坐着轮椅。

一把剪刀、一个推子、一把梳子,周仲光理发的动作流畅轻快、娴熟自如。尽管不善言辞,但他偶尔也会和老人聊上几句,“夏天头发短些没关系,现在快入冬了,头发得慢慢留起来,不能太短。”熟练的肢体语言、简短的话语,都映射出周仲光已然是一位老练且专业的理发师。

生于1988年的周仲光是金华磐安人,21岁起就跟随周伟法参与公益剪发志愿服务,至今已坚持15个年头。“当时在师父店里学了一个月左右,他就带着我们去运河广场给人免费理发。从此,我一边钻研理发技艺,一边跟着师父定期参与各类公益剪发活动。”周仲光告诉记者。

2019年,因父母身体状况不佳,周仲光回到老家。照顾父母之余,他也开了一家理发店,继续发挥剪发技艺,并深入乡村、社区、敬老院,积极参与本地举办的各类公益活动。随着父母身体好转,今年他重返杭州,继续追随周伟法的步伐做公益。如今,每月7日上午,周仲光会固定在大地美发店为所有客人免费理发;每月10日,则会准时参与阮家桥社区的公益理发活动。迄今为止,他已为3万多人提供了免费服务。

在师父周伟法眼中,周仲光勤奋刻苦、乐于助人,每次做公益,总是冲在最前面,“我带过许多徒弟,能跟着一起做义剪,他是坚持最久的一个。”

周伟法也是金华磐安人,1988年来到杭州,跟随师父周林法学剪发。当时,周林法经常为理发店附近的居民上门服务,潜移默化中,周伟法也逐渐参与其中。2015年周伟法注册成立了拱墅区大地老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残疾人、困难家庭提供无偿或低偿理发服务等。他还定下一条规矩,有两三年基础的学徒,若想继续深造成为发型师,必须先参加公益理发活动。规矩背后,是周伟法期望这份善心能以师徒传承的形式延续下去。

如今,周仲光的爱心身影经常出现在社区的各个角落,手持理发工具,为需要的人带去一份特别的关怀。当被问到是否想过放弃时,周仲光坚定地回答,“从未有过。”

因为于他而言,每一次俯身,都是对公益最真挚的诠释,每一次免费理发,都是一次心与心的触碰。周仲光相信,美不应只是少数人的特权,而应成为照亮每个人生活的光芒。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1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