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君县北关有家弹花店,店不大,进进出出的顾客却不少,一打听才知道不管是近到县城居民,还是远到五里镇群众都爱来这弹花店。来过的顾客无不称赞店家手艺好,但能让他们成为回头客的最重要原因还是店家多年来诚信经营。
18年前,弹花店老板董龙弟一家从浙江温州来到山城宜君,靠着弹棉花的手艺在宜君安下了家。然而初来宜君时,他们人生地不熟,也不会讲方言,生意并不怎么景气,甚至几天也没有一位顾客。当时就有朋友为他出主意,让他以次充好、降低成本来赚钱。他一听,就直摇头说:“做生意就讲究个信用,我现在要是为了多挣钱而失了信,那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正是这份坚持使得董龙弟的生意逐渐好转,一传十,十传百,小小的弹花店在宜君人人皆知。
在董龙弟的店里,他总是让利于顾客。每次有人拿旧棉花翻新重网被褥时,他都把称扬得高高的;棉花弹好、网好后,他都是收整退零,为路远的顾客省下路费。一次,附近村子的一个村民背来了一袋子旧棉花,说是要弹一弹,弄成个新被子。当袋子解开后,董龙弟看到的是又黑又脏的一堆碎棉絮,过称、上棉花机,一阵弹弄之后,能用的棉花几乎只有一半,这网成的被子也太薄了,压根不保暖。然而,他看出来这位村民家里不宽裕,怎么也不忍心让他掏钱买新棉花。于是,他就把自家买的新棉花给那位村民添上,没收一分钱。事后,那位村民连声道谢,董龙弟却不以为然地说:“客气啥,能帮你一把,我心里面也痛快。”
在弹花店的墙上挂着一面锦旗,上面写着“拾金不昧,流芳千秋”。2011年冬天,一位顾客来到店里,见到董龙弟话还没说就哭了起来。原来前几天家住城关镇小坪村的陈天贵把自家的旧棉絮拿到弹花店想重新拾掇一下,网套里藏着一万元,过了几天他才想起来。这一万元,对于陈天贵一家可不是个小数目。在讲清事情的原委后,董龙弟告诉陈天贵,“不要哭,这一分都不少”。其实,董龙弟在加工棉套是就发现了这一万元,但是由于当时没有留下陈天贵的联系方式,没法及时联系失主,只好先将钱收好,等到他来取棉套的时候再交到失主手上。拿到失而复得一万元,陈天贵全家深受感动,执意要用现金表示感谢,却被董龙弟谢绝了。他说:“你自己丢了钱,心里肯定也不好受,我不应该要那钱,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品德。”
多年来,弹花店的生意越来越好,也从当年仅有董龙弟夫妻两人变成了再加儿子儿媳4人,但店里诚信为本的经营之道从未改变。“诚信”,也已经成了这家人的家风。董龙弟常对妻儿说,“做人要诚实,信誉比什么都重要”。城关社区居民陈士福是董龙弟家的老邻居,也见证了他们一家人18年的诚信经营。他说:“像他这种把诚信看得比钱重要的生意人,现在实在是不多了。”
采访时,恰逢端午节前夕,董龙弟的妻子正忙着给左邻右舍送粽子。今年端午节他们家包了300多个粽子,大部分都送了出去,自己家只留了30个。“每年端午节,我们都是如此。当年,我们从温州来到这里,人生地不熟,但是宜君人实诚,从不把我们当外人。刚来这里时,有什么困难,邻里总是帮着我们,做人要知恩图报,送点粽子也是代表了我们一点心意。”
其实,董龙弟一家人的生活也算不上富裕,但他们始终坚守诚信,坚持做生意,不挣昧良心的钱。不仅如此,他们只要看到别人有困难,还总会伸手帮一把。如今,在这小小山城,诚实守信的“温州一家人”早已一成了新扎根的“宜君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