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首页>地方频道>温州>社会

修复“温州信用”溢出“金改红利”

   截至目前,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个金改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已历时5年。这项开创性的改革共实施12项任务,在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修复信用“破产”重建信用体系等方面率先开展探索,取得显著成效,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了一条可鉴之路。

  民间资本走向“阳光平台”

  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温州金改就此拉开序幕。金改推进过程中,温州不良贷款率连续四年螺旋式下降,2017年3月降至2.48%;次不良率的关注类贷款连续三年下降,降至4.18%。

  2011年三季度起,有中国市场经济“风向标”意义的温州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民间债务风险。高速运转的1200亿元民间借贷骤然失衡,继而从民间向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蔓延扩散,全市“坏账”额高达1600多亿元,银行贷款不良率从0.37%飙升至4.68%,列为次级风险的关注类贷款比重高达6.61%,超过了国际警戒线。

  专家认为,此前温州爆发金融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活跃的民间金融“地下”交易混乱、监管失控。金改的首个任务、也是主攻目标之一,是推动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

  点准“穴位”精确发力,温州在全国首创新型的民资交易平台——“民间借贷服务中心”。该机构充当民间资金“红娘”,为民间借贷提供信息登记、信息咨询、信息公布、融资对接等服务。截至2017年2月,全市设立民间借贷服务中心7家,“撮合”民资借贷218.6亿元,平均每年43.7亿元。全国各地借鉴温州经验,建立了200多家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

  葛先生是一家出口眼镜的制造商,2015年10月,他获得出口大订单需增加150万元流动资金扩大生产规模。他拿房产证作抵押向银行贷款遭拒,理由是房屋土地证是解放前的,有瑕疵。求助无门下,他来到民间借贷服务中心碰碰运气。想不到出资人王先生通过中心提供的信用信息评估,与葛先生成功“匹配”,双方皆大欢喜。

  2014年3月,浙江省专门为温州市制订出台全国首个地方性金融法规《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从制度上实现了民间借贷规范化、阳光化、法制化。其核心之一是借贷“备案制”,规定单笔借款金额300万以上、或累计借款总额1000万以上、或向30人以上特定对象借款的,借款人要到政府掌控的民间借贷服务中心等机构登记备案。

  温州市金融办主任张震宇说,有了登记备案,就倒逼借贷手续必须规范、契约化,借贷双方就要签订正规的合同,明确抵押物等。资金借入人的行为被纳入政府征信系统,其信用表现无形之中受到约束,从而使资金借出人的资金多一层安全保护,筑起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第一道“防火墙”。

  鹿城区民间借贷服务中心主任徐智潜说:“备案制实施至今,备案登记的民间借贷总额高达455.5亿元。”

  利率是资金交易的价格,也是调节民间借贷的杠杆。为了消除过去民间借贷市场利率不透明,资金出借人和中介机构扭曲、传播虚假信息,制造民间借贷市场乱象从中牟利的弊端,温州市在全国首创民间融资价格传导机制,在全市设立400余个民间借贷利率采集、监测点,建成真实反映市场行情的民间借贷综合利率认定体系(简称“温州指数”),每日定时向社会发布,从源头上铲除了人为扭曲利率乱象的温床。目前,“温州指数”已与全国46个城市建立合作关系,成为当地民间利率的“晴雨表”。

  为中小企业融资“通脉活血”

  金改的成果最终要体现为实体经济的“获得感”。针对一些成长型、产品好、有市场的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融资贵等问题,温州市建立起政府主导的中小企业融资保障机制。温州金融业通过支持推动实体企业转型升级,从而实现企业和银行的双赢。

  “小额贷款保险+风险补偿金”率先推出。2012年7月,市政府扶持银行与保险机构共创“小额贷款保险”,服务于贷款3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100万元以下大众创业者、50万元以下农户。一旦出风险,银行与保险机构承担30%与70%。

  但这样一来,保险公司的抗险压力骤增。政府增设“保险补偿金”,每年“无代价”拨出1000万元补贴保险公司。这笔钱不循环使用,也不“回收”。温州金融办副主任余谦说,越是用光、“赔”光,企业贷款的规模越大,融资的力度越大。由此,保险机构和银行皆获得为“小微”可持续作保和放贷的动力。近5年来,银保两家累计帮助近9千多家小微企业、大众创业者及农户获得20多亿元贷款。

  “信保基金”分头跟进。2015年10月, 温州市拨出8.5亿财政资金,首期拨5亿元,由政府和银行4:1出资组成,为工信部认定的小微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截至2017年2月末,累计为小微企业贷款提供信用担保590笔,承保金额10.66亿元。

  “应急转贷金”为大批“续贷难”企业雪中送炭。2012年3月,政府设立15亿元“应急转贷金”,对那些纳税好、值得救助的企业提供应急转贷金。近5年来,已有1.41万家(次)企业受益,累计获得银行续贷资金1206亿元。

  乐清某电气公司成立于2009年8月。仅用1年时间,产值就从0做到了1000万。在企业发展的前几年,订单源源不断,每年以40%以上的增速增长。但到2013年,该企业的业务发展出现瓶颈,利润空间急剧收窄。

  这一年,台州银行温州分行按照金改的相关要求,主动登门了解企业资金需求,通过现场调研和侧面了解,对其发展前景表示看好,于是当年就发放了200万的贷款。

  这笔贷款成了“及时雨”,企业开始稳步淘汰落后的机器设备。银行后续又增加60万专项贷款,用于设备改造。目前企业已经成功完成设备升级,由原先的人工操作,升级为机械手24小时自动摘取,并设置专门的产品质量检测室,管理人员也大幅精简。企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是产值的大幅提升,2015年,该公司的产值为6660万,截止到2016年末,年产值达到9900万,实现了升级后的迅猛增长。

  此外,温州在全国首创农房、农权抵押贷款破解农民创业融资难。这项改革在瑞安、乐清、瓯海三县市区率先破冰,盘活农村“沉睡”资产,贷款余额已突破100亿元,30多万户农民创业有了“活水”。温州还诞生了全国第一家正式对外营业的民营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数十亿元“门当户对”的贷款服务。

  积极修复信用“破产”堤坝

  2013年,温州建立全国唯一的地市级征信中心机构。这张多元信用工程网的终端打通了金融信息、政府信息、民间信息三条信用信息通道,形成“三位一体”的综合信用查询平台,填补了社会信用体系在民间融资信用信息领域的空白。

  2011年温州爆发的局部金融危机,导致温州改革开放以来苦心经营、广为外界点赞的“信用大厦”面临考验。浮出水面的非法集资案有123件,涉及金额170.22亿元,多名企业主不堪压力选择轻生或跑路,数百家企业倒闭破产。

  痛定思痛,沉疴下猛药。温州市倾力打造信用系统工程。2013年10月,温州建立全国唯一的地市级征信中心机构。它被破格赋予履行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职能,同时承担温州金融综合改革信用体系建设职能。

  此外,政府各部门联合实施“建诚信、惩失信”专项行动,共已约谈涉嫌逃废债企业及个人401个,曝光失信对象3570例,打击各类逃废债犯罪1046起。

  政务诚信是“第一诚信”,是社会信用大厦的顶梁柱。在温州,被列入失信黑名单的自然人,将被禁止报考公务员或者行政事业性岗位工作人员,公职人员失信则从严从重处理。商务诚信是重点,温州围绕工程建设、工商管理、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和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推进企业诚信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失信惩戒机制,可谓“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另一方面,作为正向激励,“十三五”温州将建立以“红名单”发布为重点的守信激励机制,在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领域,对诚实守信者实行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等绿色通道,设立温州市诚信奖励基金,在全社会营造全民守信的良好氛围。

  站在金改新起点,张震宇表示,在固化金改5年成果的基础上,下一步重点是在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投融资体系建设、推动金融生态恢复常态、开展地方金融监管综合试点等方面持续发力,将改革继续深化。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226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