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首页>地方频道>温州>社会

温州文成:二十载坚持书写“绿色崛起”

    QQ截图20160201104254.jpg

      文成人赵汉益有一句自创的口头禅:过去的城东,溪滩田野一片空,大雨污水遍地流;现在的城东,亲水平台一条龙,霓虹光带满堂彩。这话,说的就是被外界誉为“最美山城夜景”的县城泗溪河治理工程。

  然而在本世纪初,泗溪河要不要整治,却有分歧:一部分声音认为,政府拿数千万元资金往水里砸,是搞形象工程装点门面。综合水源保护及便民利民的因素,文成县委、县政府排解压力,依照规划启动了泗溪河“面子工程”的整治。随后,当地党委政府一届接着一届干,总计投入8000多万元完成了1至6期工程,加上正在实施的第7期,治理母亲河的时间跨度,被拉长到近二十年。

  二十年让母亲河旧貌换新颜,只是一个山区县“生态立县”的缩影,围绕这个思路,在文成始终一以贯之:从农业主导县向旅游主业化的战略性转变;呵护环境的养殖污染“清零”,培植旅游业的红枫古道复兴、百丈飞瀑重生,最终让“生态立县”实至名归,文成旅游总收入,也实现了几何式增长……

  从1998年的“山水乐园”战略,到后来的“生态旅游县”,再到如今的“宜居宜游生态县”,文成对生态立县的孜孜追求,让国家生态县的招牌变得熠熠生辉,生态富民的路径愈发宽广。“文成作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长期以来人力、财力、土地要素相对有限。”文成县委书记汪驰表示,作为温州核心水源保护地,有87.3%面积划入水源保护区,权衡重点生态功能区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必然要探索、选择一条差异化发展的新路。

  如今,文成用自己二十年的坚持,为“绿色发展、后发崛起”的温州实践提供了范本。

  一条瀑布的复兴

  看旅游主业化布局成型

  前不久,文成县旅游部门发布了百丈漈景区2015年的业绩预告——门票总收入突破1500万元,较上年同比增长50%左右,接待游客人数达30万人次,同比增长30%左右,两项数据都再创历史新高。

  连创新高的背后,有人不曾想到,二十年前的百丈飞瀑,却是无人问津的“悬崖峭壁”。自1958年百丈漈一级电站建成,此后几十年,百丈飞瀑变成“干瀑”,一度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一直到1993年,文成县委、县政府牵头组建百丈漈风景旅游区,为重现百丈飞瀑迎来转机。在后来的二十多年里,文成县主要领导多次调研协调,党委政府的报告中,“两会”提案、议案中,重振百丈飞瀑的愿景与举措被一次又一次提及。从最初人工控制小溪坑引水的“电话瀑布”,到专门成立引水工程建设指挥部,再到景观布局与瀑布水源的重整改造,百余次协商,累计近亿元建设资金,终于在2013年9月重现了“雷鸣峡谷、银河倒泻”的盛景。

  文成人梦寐以求的百丈飞瀑重出江湖,并非偶然,从文成历届党代会报告中,就可见当地守护生态、发展旅游的端倪:1998年第九次党代会,文成提出未来几年全面实施“山水乐园”发展战略,把旅游产业视为下一世纪县域新的主导产业;2003年第十次党代会上,全面推进“生态旅游县”发展战略,被提升为加速县域经济发展、造福文成人民的宏大工程;2006年第十一次党代会,“生态旅游县”深化为“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路子,显化于“生态文成、魅力文成、和谐文成”;2011年第十二次党代会,文成落子“宜游宜居生态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被视为“绿色发展、后发崛起”的必然选择。

  二十年布局旅游主业化,县域内沉睡的生态旅游资源,被文成人接二连三地唤醒。看山水,铜铃山、龙麒源、猴王谷等十大景区、上百个景点、千余处景观,让县域内的多元化旅游自成体系,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旅游群体提供了一站式选择。看文化,万种枫情节、三月三畲乡风情节、刘基文化节、天圣山药师文化节等一月一节庆活动,与当地千年红枫古道、畲族村寨、伯温故里、“东方佛国”安福寺相呼应,让文人骚客心生向往。

  与此同时,文成对于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在二十年里持续进行。该县旅游局从上世纪的二级局升格为一级局后,又在2012年成立了文成百丈漈—飞云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管委会。这也打破了过去伯温故里归文化局管、铜铃山归林业局管、百丈漈归旅游局管的“多头管理”局面,形成全县旅游管理的“一盘棋”机制。

  一座山头的变迁

  看政策扶持一脉相承

  纵使文成山水再美,但长久以来遗留的旅游基础设施短板,依然给外界留有“地道美食难寻、特色民宿难找、游乐项目太少”的印象。

  在百丈漈的一座山头,一座苗圃基地到生态农庄的蜕变,已经颠覆了人们的这种印象。

  2001年,刚刚二十岁出头的赵东远学成一门苗木种植手艺,回乡租了500亩荒山建苗圃基地。与绿色产业结缘的第十一年,文成县“每个中心镇至少要建两个生态农庄”的政策,让拥有“天时、地利”的苗圃基地成功转型为当地首家生态农庄。如今,这座占地1500亩、总投资5600多万元的生态休闲农庄,凭借木屋、花海、苗圃及户外拓展等设施,年接待游客达22万人次,营业额2000万元左右,跻身规上商业企业。

  “从‘山水乐园’重一产,到‘宜居宜游生态县’重三产,苗圃基地转型生态农庄,正是踏准了政策时点。”赵东远说,县里配套出台的政策扶持,让转型之路走得顺风顺水。在生态农庄建设之初,文成就出台了用地支持,财税、规划补助,信贷服务等方面的产业扶持政策,并每年安排3000万元引导资金给予专项帮扶。结合连续多年的“美丽乡村”建设,文成几年里冒出了20多个各具特色的生态农庄及民宿客栈特色村。

  直面“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中的短板,文成在产业扶持引导方面持续发力。如前不久开业的侨品汇欧陆风情街,文成专门拿出2000万元政府扶持资金,用于购买企业服务、经营户租金补助及街区基础设施建设。在重点旅游项目招商引资领域,文成在以奖代补的同时,还主推“一事一议”“一企一人”保姆式服务,真正让大项目落地开花。

  “我这个项目从选址到开业,经历了两任县领导,但扶持力度有增无减。”文成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天鹅堡养生度假小镇负责人陈晓春表示,如今小镇度假酒店与室内滑雪场的火爆,是对当初在山沟沟里投资几个亿建小镇的最好回报。据统计,该县近年来以财政奖补为导向,撬动了120亿元社会资金投向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去年签约的“空中花园·航空小镇”“东方慢城·飞云湖小镇”两个项目,未来5年的总投资有望超过300亿元。

  这些生态旅游配套,在填补短板的同时,也在逐步实现从早期山水旅游附属地,向休闲度假目的地转变,并成为文成乃至温州生态旅游发展的一张张新名片。

  一块基石的巩固

  看绿色崛起换挡加速

  对山区县而言,青山绿水固然是文成与生俱来的先天禀赋。但二十年巩固“生态立县”的基石,继而守护“一缸清水”,文成并非没有磕磕绊绊。

  “尽管文成财政困难,但近4年县财政累计投入8亿多元用于推进生态项目建设,累计拒绝了200多家企业入驻,潜在损失税收10亿元。”在去年文成摘牌国家生态县之际,国家环保部生态司综合处副处长赵云霞坦言,文成为坚守生态底线,作出了不小的牺牲。

  曾经20余万头生猪养殖污染,文成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仅用一年半时间,完成了原定5年的整治任务,守住了飞云江水质居全省八大水系之首的荣誉,并连续两年入选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之首。在“五水共治”进程中,该县在2014年1月率全市之先完成“清三河”治理,县域所有74条主要河道地表水质均稳定在三类以上标准,其中大部分达到二类标准,满足了可游泳要求。

  经历大浪淘沙、壮士断腕之后,持之以恒的付出,让文成“绿色崛起”取得了阶段性回报。2012年至2014年,文成旅游综合收入、门票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1%、46%,是温州增幅最快的县,2014年旅游业对全县GDP的直接贡献率达到了46%,成为当之无愧的“一号产业”。2015年,文成全县旅游总收入、接待过夜游客、景区门票收入分别达到26.01亿元、30.65万人次、3742.6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4.5%、55.2%、50%。其中,全县旅游总收入已是2002年时国内生产总值的1.7倍。得益于生态产业发展等一系列举措,文成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一度连续5年领跑温州,并在2014年首次突破万元大关。

  “这几年文成最大的变化,就是跳出山水观光去抓旅游。”汪驰表示,“十三五”期间,文成将重点布局“旅游+”,在生态旅游内涵里融入城镇建设、产业转型、村庄建设、文化产业等,实现县域经济的全方位提升。为此,文成近年来已向上争取了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小城市培育试点、省级旅游度假区等重大平台试点,并摘得了“中国长寿之乡”“央视微电影基地”等金名片。

  可以预见,20年不懈的坚守,在巩固好“生态立县”的基石后,未来的文成必定会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中,跑出绿色崛起的“加速度”。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44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