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25日讯作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温州的养老产业近年来蒸蒸日上,不仅逐步实现居家养老模式全覆盖,更有越来越多民间力量参与其中。近日,慈善大咖徐永光用他的亲身经历给温州养老产业把脉建言,也给了我们再次透视温州养老服务体系的契机。
点赞专业机构“解放”子女
徐永光在北京工作,心中最挂念的是在温州老家的老母亲。
今年1月21日,徐永光收到大姐的微信:“老妈的腿迈不动了。下午两个人送她上厕所,弄不动,一起连摔了两跤。”
徐永光的母亲今年98岁,记忆力有些衰退,行动不便,全靠保姆和在温三个年逾七旬的子女“轮班”照顾生活起居。这次的“摔倒事件”,让一家人原本就紧绷的精神濒临崩溃。看到一向乐观的大姐发出了“呜呼哀哉”的叹息,徐永光知道,为老人找一家靠谱的养老机构已刻不容缓。
随后几天,他们开始四处打听温州各大养老机构,最终在民政部门推荐下,找到了位于瓯海茶山睦州垟村的安孝老年护理院。“我们是引自台湾的连锁养老机构,拥有专业护工和医务人员,专门接收失能失智老人。”听了该院负责人林传宗的介绍,又眼见院内训练有素的护工对老人们如亲人般关怀,一家人终于松了口气。
老母亲顺利入住护理院,得到可靠舒适的护理服务,每月4500元的费用甚至比家里雇一名保姆的实际开销还要节省。在温几天,徐永光用尽可能多的时间陪伴在老母亲身边。看着母亲气色渐好,他打心眼里高兴:“有这样专业的养老机构,不仅是老人的福音,更是子女的解放。”
困惑筛选过程就像大海捞针
徐永光说:“也许一半出于私心,这些年我非常关注老年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失能失智老人的服务,试图引进杭州绿康医养结合模式,未果。这次要不是有民政部门帮忙,还不知从何找起。”
这不仅是徐永光一家的困惑。我市养老机构数量近年来不断增长,据市民政部门统计,仅去年全市就新增养老床位7459张,每千位老人床位拥有数居全省首位。要在繁多的机构中高效准确地筛选出对的那一个,仅靠四处打听实属无奈之举。
永嘉邵先生前不久刚为家中老人找到一家养老机构,而在这之前,邵先生花了一个多月,跑了全市十几家养老机构,他说:“就像大海捞针,如果能有个筛选平台就好了。”
事实上,市民政部门已经建立了相关养老信息平台。记者在温州民政官方网站查询到了囊括全市范围内数百家养老机构的名单,其中包含各机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但却无法实现按照价位、类别、特色等进行交叉筛选的功能。
“机构只要做出自己的特色,知名度自然会提升。”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处长施正潘表示,民政部门鼓励养老机构发挥作为独立机构的能动性,利用自身的平台和方法进行宣传,有针对性地吸引目标群体。
遗憾专业服务机构仍然紧缺
就在母亲失去行走能力两天后的1月23日,徐永光在“2016中国社会企业创投峰会”上发表了《社会痛点就是社会投资的靶心》的演讲。一开始就以自己母亲为案例,说明失能失智老人的养护就是社会痛点。社会企业的存在,就是要解决这样的痛点。
安顿好母亲,徐永光虽庆幸自己是温州养老产业发展的受益人,但偌大温州却仅有一家机构能提供专业的失能老人护理服务,不免让他觉得少了些选择。“养老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不是硬件,而是服务。”他希望有更多专业化机构能进入市场,发展壮大。
据2015年度统计,目前全市需专业护理的老人总数约71382人(其中失能28809人,半失能42573人),而护理型养老床位数仅20433张,可见这其中还有很大空缺亟待填补。“目前在温州能提供如此全面的专业护理服务的机构还很罕见。”市老龄委相关负责人陈光富的话也印证了这一点。
“推进以护理型为重点的中高端养老机构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创办中高档、护理型养老机构,推动现有福利机构转型升级。”这是市民政局局长白楠生在今年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对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的目标之一。
施正潘表示,目前普遍建成的居家养老模式可用于满足健康老人需求,而专业护理型机构需要增加,必须加紧建设、提升。在保证兜底服务的基础上,如果能做到细分市场则将是锦上添花,这是陈光富心中的蓝图,“未来要细分出分别针对失能失智老人和活力老人的机构,市场中将包括多种特色服务模式。”
令人欣喜的是,这一蓝图在温州正慢慢成为现实。目前,我市的民办养老服务业已包括以泊岙老人公寓为代表的高端机构;以“红景天”为代表的社区型养老机构;以“安孝”为代表的专业护理型机构;还有各类针对活力老人的养老机构等。同时正在挖掘文成、泰顺等地的生态优势,发展旅居养生的模式辐射周边地区。
为母亲找到合适的养老机构,徐永光(左一)终于放下心来。
建议公益机构要市场化运作
身为慈善大咖,徐永光对公益事业有着特殊的热忱和敏感。徐永光近年来持续关注全国养老产业发展,身为温州人,他深知温州拥有全省领先的自然环境和医疗服务等配套条件,在温州发展养老产业大有可为。
他认为,养老虽为公益事业,但不能仅依赖政府力量,更应该积极大胆与商业相融合。“以公益获得扶持,用利润激发内力,‘两轮驱动’,相互补充,才能平衡市场供求关系。”在前不久与市民政局老龄工作相关负责人的一次座谈会上,徐永光举了在民办教育领域大名鼎鼎的新东方集团的例子,“分别注册公益和企业两个机构同步运营,既能获得政策优惠,又能发挥企业活力。民非(公益性质)+公司,这是国务院明确引导的养老产业的发展模式。这一模式在教育领域的实践被证明是成功的,同为公益性产业,养老领域完全可以借鉴。”
事实上,我市在这方面已经收获一些经验。“民资当头”早已成为温州养老产业的主旋律,我市也较早地实现了民办(民营)机构床位占比不低于70%的目标。
陈光富介绍,原先养老机构用地属于公益性质,不能用于抵押贷款。如今,民资兴办养老机构的用地被划归为“特殊商业用地”,全国首个养老机构不动产抵押贷款的案例就发生在温州,破冰融资难问题成了更多民资愿意投放养老产业的决定性因素。
此外,早在2013年,我市就发布了《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若干意见》,其中对我市兴办民办养老机构的土地及税费优惠、市本级补助资金、民间投资建设养老机构项目行业准入审批、相关金融支持等出台了详细政策,让越来越多置身于养老产业的温州民间资本看到了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