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首页>地方频道>温州>社会

温州市卫计委主任接听市长专线 解答市民看病难等问题

   浙江在线05月17日讯 生二胎要产检有没有更方便的措施?社会资本想要参与办医院有哪些“门槛”?昨日下午,市卫生计生委主任程锦国接听市长专线电话,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内,共有10位市民就深化医改、卫生监督执法、卫生行风建设和计划生育等方面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程锦国对此进行了一一解答。

  47家医院可用五种方式预约挂号

  294家医院可诊疗信息共享

  有几位市民打进热线交流我市如何解决看病难等问题。

  程锦国表示,目前市民可以通过网站预约、手机APP预约、微信挂号预约、电视预约、电话预约5种方式中任意一种,预约全市47家医院的号源,甚至还有14家大型乡镇卫生院的号源。截至2015年,全市通过温州健康信息共享一级平台预约成功的号源有168万,现正以每年15%在增长。另外,在全市所有公立医院(294家公立医院)的1.5万名医生,各级医院医生可以在诊间刷病人市民卡后调阅病人在这些医院的诊疗数据,极大方便了市民在各级医疗机构就诊,实现了全市医院转诊间的信息共享。

  与此同时,市民可以通过“温州健康网”、温州智慧健康手机APP,包括医院自助设备经个人身份认证后,查询自己在全市公立医院的所有就诊记录,其中包括:门诊诊断、门诊处方、住院所有医嘱、检验结果、各种B超、CT、MR等检查结果、出院小结等。而通过手机APP,市民还可以就自己关心的公共卫生信息如妇幼、用血等进行查询,甚至市民可以直接通过手机实现生育登记服务,只要通过手机上传夫妻双方基本信息、结婚证等7张照片,就可以足不出户完成计划生育办证流程。

  每年3360万元鼓励社会资本办医

  计划安排重点健康产业项目12个

  “如果想开一家民办医院有什么‘门槛’要求?”市民项先生打进热线向程锦国询问社会资本办医相关事宜。

  “自2012年9月,我市成为全国首个社会力量办医试点城市以来,我市制定出台了社会力量办医‘1+14’政策体系,为我市社会力量办医打开了一扇‘天窗’。明确按‘非禁即入’原则开放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社会资本依法自主选择医疗服务投资领域。”程锦国说,温州各地均已取消个体开业人员的户籍限制,市、县两级政府还设立民办医疗机构专项奖补资金,每年安排3360万元作为奖补资金。目前,我市已制定了混合所有制医疗机构的若干意见,启动全省首家混合所有制的公立医院改制,市中医院和上海复星医药投资集团合作创建温州老年病医院,瑞安市完成了6家股份制卫生院改制。

  程锦国介绍说,去年我市引进了复星集团、平安集团、迪安诊断、运盛医疗等国内知名企业集团及上市公司,举办了一批高端的社会办医项目。而社会资本的注入给市民带来更加便捷、高端的医疗、养老养生服务。目前,我市社会资本办医累计完成投资27.12亿元,其中有37家已建成开业,新设床位1819张;有10家正在建设中,建设床位4484张,占地面积290.5亩,建筑面积45.98万平方米。

  程锦国表示,在打击民间非法行医的同时,下一步,我市将着重从引资引智、产业发展、规范引导等几个方面进一步推进民办医疗事业的发展。其中,我市把生命健康产业作为我市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之一,并向社会资本全方位开放,鼓励社会力量创办健康产业,全市计划安排重点生命健康产业建设项目12个,总投资260亿元。

  预计今明两年是二孩生育高峰

  正制定配套措施出台应对方案

  市民林女士最近怀了二胎,昨日她打电话咨询生育登记、产检等相关便民服务。

  程锦国回复说,目前市民可以通过“温州智慧健康”APP进行“互联网+生育登记服务”。生育登记服务将融入“母子保健手册”发放服务和信息服务平台,为完成生育登记的夫妻免费提供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项目、增补叶酸、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产妇健康管理、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和办理领取生育保险、住院分娩补助等事项。

  针对二孩情况,程锦国报出了一串数字:截至2016年3月31日,温州市当年出生符合政策二孩人数为8500人,同比增长幅度为38.91%;掌握年底前生育的怀孕人数为41218人,同比增长幅度为37.22%。“根据目前我市每年的生育水平,结合我市育龄妇女年龄构成变动情况,预计生育高峰可能集中在2016年和2017年,从数量上来说,我市医疗资源能基本应对二孩的生育高峰,但受先进设备、就医传统观念的影响,相关机构的机构服务需求缺口还是比较明显的。”为此,市卫计委代拟起草了《关于贯彻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就有序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大力提升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全力构建计划生育家庭发展支持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措施,目前还在进一步修改完善的过程中。

  与此同时,市卫计委还将加大投入推进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妇儿医院,挖掘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内部资源潜力,增加服务和床位供给;加快产科和儿科医师、助产士及护士等紧缺人才培养,建立儿科医生和助产士委培制度,在服务价格、薪酬分配、职称晋升等方面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等。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836
收藏
分享